时间: 2025-04-26 15: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39
得李殿丞端州砚
梅尧臣 〔宋代〕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这块砚台产自鲛龙所居之处,石质既美又坚硬。
蛮族工匠将其雕刻成砚台,汉朝的官员为了得到它而费了不少钱。
将它带回城市后,大家争相请求要像要瓦砖一样。
岂能理解这万里路途的艰险,却错误地把这美好的事物传播开来。
此诗提到的“鲛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美丽的海洋生物,常常与珍贵的物品相联系。诗中通过对砚台来源的描写,揭示了艺术品的稀有性和价值,同时也反映出对文化和技艺的尊重。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古体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内容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对自然、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成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梅尧臣在此诗中表达了对珍贵文化物品的珍视及其背后的艰辛历史。
《得李殿丞端州砚》是一首以砚台为主题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砚台的珍贵和来之不易。诗的开头用“鲛龙所窟处”引出砚台的来源,暗示了其独特的质地和美感,这种神话般的描述为砚台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接着,诗人通过“蛮匠斲为砚”展示了制作过程中的辛劳,体现了工匠精神和对美的追求。
“汉官求费钱”则突出了砚台的市场价值,反映出社会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和追逐。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砚台被广泛请求的反思,指出人们对砚台的贪求并不真正理解其背后的艰辛与风险。这样的反转让人深思,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文化财富,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光鲜。
整体而言,梅尧臣通过这首诗表露了对艺术品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的深切理解,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性贪婪的警醒,让人读来倍感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砚台的描写,探讨了文化艺术品的珍稀与价值,提醒人们应尊重和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化遗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鲛龙”主要象征什么?
A. 劳动
B. 美丽与珍贵
C. 贪婪
“蛮匠”在诗中指的是?
A. 汉族工匠
B. 少数民族工匠
C. 皇宫工匠
诗中提到的砚台是由什么制成的?
A. 木材
B. 石头
C. 瓦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