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0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04:34
早事太尉府,谬以才见论。
身作邑中吏,日陪丞相尊。
嵩山云外寺,伊水渡头来。
泉味入香茗,松色开清樽。
题诗人半醉,马上景已昏。
归来属後乘,冠盖迎国门。
悠悠失贫贱,苒苒历凉温。
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
终日自鲜适,终年长不言。
已觉人事寡,惟闻鸡犬喧。
东风有来信,满幅兰与荪。
深知故人意,遗我涤冥烦。
一章言罨画,溪好如目存。
何须到云壑,便若游花源。
一一先造化,可以轻瑶琨。
成诵今在口,愿将醒病魂。
早晨去太尉府,错以才华被人评议。
我身为地方官,日常陪伴丞相的尊贵。
嵩山的云雾外有寺庙,伊水的渡口来到这里。
泉水的味道融入香茶,松树的颜色映开清酒的樽。
写诗时我微微醉了,马上的景色已变得昏暗。
归来后乘坐的是后车,冠盖齐整迎接国门。
悠悠岁月让我失去贫贱,渐渐经历了寒温的变迁。
如今身处偏僻,已不再思念旧日的恩情。
整日自感鲜有适意,整年长久不言语。
已觉人事稀少,唯闻鸡犬相喧。
东风带来消息,满幅兰花与荪草。
深知故人的心意,遗赠我以涤除烦恼。
一篇诗句如同画卷,溪水之美如同眼前所存。
何必到云壑之中,便如同游玩花源。
自然之美可以轻视瑶琨,
这诗句如今挂在嘴边,愿将病魂唤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故人的怀念,同时表达了身处穷困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篇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乡间的生活变化。开篇提及太尉府的经历,暗示了诗人曾经的显赫,而后回归到平淡的乡村生活,表现出一种对权力的淡然与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诗中描绘了自然美景与清酒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尤其是“东风有来信,满幅兰与荪”一句,以自然之美作为对故人情谊的寄托,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整首诗以“愿将醒病魂”作为结尾,意在表达诗人渴望通过诗歌唤醒内心的感受。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生活的淡然,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太尉府的工作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A. 光荣
B. 辛酸
C. 轻松
D. 无所谓
“东风有来信”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友人的来访
C. 自然的变化
D. 生活的烦恼
诗中提到的“鸡犬”主要是用来表达什么?
A. 乡村的安宁
B. 人事的稀少
C. 生活的琐碎
D. 自然的喧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梅尧臣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对故人的怀念,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沉醉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