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再和前韵答赋五首》

时间: 2025-05-04 13:45:59

诗句

秋到山川自童涸,春回草木又勾尖。

阴机尽处雷居地,月魄生时日在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5:59

再和前韵答赋五首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展示:

秋到山川自童涸,春回草木又勾尖。
阴机尽处雷居地,月魄生时日在崦。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山川河流都变得干涸;春天再次到来,草木又重新发芽。
在阴暗的地方,雷声在大地上回响;月亮的光辉在崦嵫山的时光中重新显现。

注释:

  • 童涸: "童"指的是水流,形容水干涸的状态。
  • 勾尖: 表示草木重新生长,发出新芽。
  • 阴机: 指阴暗的气息或气候,暗示天气变化。
  • 雷居地: 指雷声响起,象征天气转变。
  • 月魄: 月亮的光辉,象征清明和希望。
  • : 指崦嵫山,是一个地名,象征着高远和超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云,号梦得,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魏了翁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季节的更替,表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季节的变换为线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人生命运的无常。开头两句通过对秋冬与春夏的对比,描绘出自然的轮回。秋天的干涸与春天的复苏,象征着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失落与重新来临。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阴暗的雷声与明亮的月光,构建了一个双重的意象。雷声象征着变化的力量,而月光则代表着希望和光明。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失落的哀愁,又有重新开始的希望,表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到山川自童涸: 描绘秋天的到来使得河流干涸,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
    2. 春回草木又勾尖: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草木重新生长,表现出生命力的蓬勃。
    3. 阴机尽处雷居地: 在阴暗的地方,雷声隐隐传来,暗示着天气变化和潜在的力量。
    4. 月魄生时日在崦: 月亮的光辉在特定时刻重新显现,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降临。
  • 修辞手法:

    1. 对比: 秋冬与春夏的对比,呈现生命的循环。
    2. 象征: 雷声与月光分别象征变化与希望,深化了主题思想。
    3. 拟人: 把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希望的永恒,强调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 山川: 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力量。
  • 秋冬: 代表失落与寂静,暗示生命的结束。
  • 春夏: 代表希望与生机,象征生命的重生。
  • 雷声: 象征变化的力量,暗示不可预测的未来。
  • 月亮: 象征明亮与宁静,代表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童涸”指什么?

    • A. 水流干涸
    • B. 草木枯萎
    • C. 天空阴暗
    • D. 雷声轰鸣
  2. 诗中提到的“月魄”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希望
    • C. 暴风雨
    • D. 冬天
  3. 诗中“春回草木又勾尖”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草木枯萎
    • B. 草木复苏
    • C. 冰雪覆盖
    • D. 暴风骤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1. 魏了翁的《再和前韵答赋五首》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变化,后者则更强调人情与景物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绮罗香 燕京市上得佛手柑,贻棠村公并缀此词 绮罗香 柬檗子,兼忆茂伦、雪客 绮罗香 红叶 绮罗香 重游烈士公园怀喻生润泉 绮罗香 题姚品侯天涯行脚图 绮罗香 题杏楼晓妆图 绮罗香 题同里许翁双美图 绮罗香 题画眉图 绮罗香 咏枕 绮罗香 初夏偕同社寿季娴,凝香室宴集,别后赋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碎胆裂 听谗惑乱 高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癶字旁的字 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儿嬉 面如满月 顺命 单人旁的字 老熊当道 怆地呼天 还辕 国士无双 氏字旁的字 风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