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真除后谩记所见》

时间: 2025-04-29 10:10:12

诗句

记注愆期已隔年,濡螭夹案谩云然。

惟余一事光千古,后殿前朝听直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0:12

原文展示

真除后谩记所见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记注愆期已隔年,
濡螭夹案谩云然。
惟余一事光千古,
后殿前朝听直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于过去一年错过的时光的感慨,似乎是与往事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虽然已过去一年,但对于某些事情的记忆依然清晰。诗中提到的“光千古”则暗示了某种永恒的事物或情感,它将会跨越时间的长河。最后一句提及“后殿前朝”,可能暗示着与历史的对话,或是对过去的反思。

注释

  • 记注愆期: 意指在记载中提到的失误和过期。
  • 濡螭: 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性物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
  • 光千古: 形容某种精神、情感或历史的持久性。
  • 后殿前朝: 可能指的是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文,号苍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散文见长,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魏了翁的晚年,彼时他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个人的思考与历史的回顾交织在一起。通过这首诗,他希望表达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魏了翁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错过的时光的反思,表现了人对时间的无奈与珍惜。第一句“记注愆期已隔年”开头就直接点出了时间的主题,强调了过去一年中所经历的失误和遗憾。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思考。尤其是“惟余一事光千古”,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某种永恒的价值或情感的存在。

在结构上,诗歌前后呼应,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情感表达。开头的感慨与结尾的历史对话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的哲理性。诗中对时间与历史的思考,使得作品超越了个人的情感,成为了普遍的人生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记注愆期已隔年: 记载中提到的失误已经过去了一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濡螭夹案谩云然: 可能暗指某种象征物,夹在案头,随意谈论。
  3. 惟余一事光千古: 唯一剩下的事情是那种跨越千古的光辉,代表持久的价值。
  4. 后殿前朝听直前: 在后殿与前朝的对话中,听取历史的教诲,向前看。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隐喻: “光千古”隐喻某种永恒的情感或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时间、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愆期: 代表失去的时光,象征人生中的遗憾与错过。
  • 光千古: 象征永恒的价值与意义,体现了人类对于不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光千古”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永恒的精神或情感
    C. 时间的流逝
    D. 个人的成就

  2.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A. 直接叙述
    B. 通过历史的对话
    C. 描述生活琐事
    D. 写景抒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对时间与历史的反思上,魏了翁与苏轼的《赤壁赋》有相似之处,二者都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魏了翁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多地融入了对战争与历史的宏观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谢中莹 潭溪十咏 其九 莲池 寄巨山 次韵张守述怀 再和六四叔所赋十二相属诗 食鹅梨三首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 游密庵三首 徐大著挽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构件 器结尾的成语 黏附 骚货 魚字旁的字 折槁振落 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坐而待旦 巛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凶多吉少 送行 衣字旁的字 江翻海倒 邑邑不乐 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