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32
宿吴江县
作者: 张镃 〔宋代〕
既望月轮迟未上,更深阔港喧轻浪。
舟人惯夜自牵撑,却嫌炬火光摇晃。
长桥千柱过顷刻,良久阴辉弄云黑。
渔家裹鮓缚蟹来,波系松鲈取艰得。
堤平步散情初适,此去垂虹才咫尺。
登舆风力透衣绵,俯槛波声卷沙碛。
商船鱼贯昏烟隔,天水难分但空碧。
三贤远矣英爽存,来往频年定相识。
兴亡慨叹终何益,愚知俱为百年客。
划然长啸起蛟龙,共向吟牋飞霹雳。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吴江的景象,月亮已经是望月,但还没升起,深夜时分,港口的轻浪声喧闹。舟人习惯于在夜间航行,自行撑船,却嫌弃火炬的光在摇晃。长桥的千根柱子在转瞬之间经过,阴暗的光辉在云层中摇曳。渔民带着新鲜的鱼和蟹来到,波浪中松鲈鱼的捕获也显得艰难。堤岸平坦,情感初至,此去的彩虹近在咫尺。登上车舆,风吹透了衣服,俯视栏杆,波声卷起沙滩。商船鱼贯而行,昏暗的烟雾隔开了天与水,难以分辨,只剩下空旷的碧蓝。三位贤人早已远去,英爽的气概仍存,来往多年定有相识。对兴亡的感慨终究无益,愚者皆为百年的过客。忽然长啸,仿佛蛟龙升起,向着吟唱的纸上飞向霹雳。
张镃(约1095年-约1160年),字君复,号兰亭,宋代诗人,擅长写诗、词和文,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他的作品常表现其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情感真挚。
《宿吴江县》是张镃在江南吴江一带游历时写的,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江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及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于时光流逝和兴亡无常的思考。
《宿吴江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夜景和渔村生活。诗的开头描绘了月亮未升起的宁静夜晚,港口的轻浪声与舟人的劳作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渔民夜间生活的辛劳与习惯。随着诗句的推进,长桥、渔家、商船等意象相继出现,构成一幅生动的江南夜景图。
诗中蕴含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尤其在提到“兴亡慨叹终何益”时,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张镃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清逸情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吴江夜晚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思考。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清幽而略带忧伤的,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既望”指的是哪个时间?
“兴亡慨叹终何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长桥千柱”象征什么?
答案:
张镃的《宿吴江县》与李白的《夜泊牛头》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张镃更侧重于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