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1:0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1:06:03
南出柴门即是山,
青鞋踏破白云间。
旋偿酒券何时足?
罢诺僧碑尽日闲。
三尺古琴余爨迹,
一枝禅杖带湘斑。
吾庐北望云烟里,
又伴纷纷宿鸟还。
走出柴门就见青山,
穿着青鞋踏破白云。
什么时候才能还清酒债?
与和尚的约定让我无所事事。
三尺古琴留下了灶火的痕迹,
一根带有湘江颜色的禅杖。
我在北边的家中远望云烟,
又听到纷飞的归宿鸟鸣。
诗中提到“和尚”和“酒券”,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反省。在古代,和尚常常是寄托精神生活的对象,而酒券则是生活的负担。诗人在此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成就卓越。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理想抱负、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他的生活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失意,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对平淡生活的渴求。
陆游的《山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诗的开篇就以“南出柴门即是山”引入,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柴门象征着归隐和宁静,青山则是自然的象征,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在“青鞋踏破白云间”中,青鞋的轻盈与白云的飘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提到“旋偿酒券何时足”,暗示着对生活负担的无奈与期盼,展现了他对过往债务的思考。
“罢诺僧碑尽日闲”中,诗人似乎在放下过去的承诺,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而“三尺古琴余爨迹”则将他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境遇相结合,表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生活的痕迹。
最后的“吾庐北望云烟里,又伴纷纷宿鸟还”则回归自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以及鸟儿归巢的安宁,反映了他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依恋。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哲理,展现了陆游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生活的思考,陆游在《山行》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哲学的探索,以及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测试:
诗人陆游生活在哪个朝代?
“青鞋踏破白云间”中的青鞋象征什么?
“吾庐北望云烟里”中的“云烟”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