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7:0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7:08:37
赠智满三藏
作者: 齐己 〔唐代〕
灌顶清凉一滴通,大毗卢藏遍虚空。
欲飞薝卜花无尽,须待陀罗尼有功。
金杵力摧魔界黑,水精光透夜灯红。
可堪东献明天子,命服新酬赞国风。
这首诗描绘了通过佛教的灌顶法门,获得清凉的智慧,象征着大毗卢法藏普遍存在于虚空之中。想要飞向无尽的薝卜花,必须依靠陀罗尼的功德。金刚杵的力量可以摧毁魔界的黑暗,而水晶般的光辉照亮了夜晚的红灯。诗人感慨,能将这份智慧和赞美献给明理的天子,愿他能以此作为新的奖赏,赞颂国家的风采。
作者介绍:齐己(约710年-780年),唐代诗人,因其与佛教的深厚渊源而著称。他的诗作往往融汇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感悟,具有超脱的意境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的繁荣时期,许多文人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齐己在此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国家的期待,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对和平、繁荣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而引人入胜。开头两句通过“灌顶”和“大毗卢”的意象,设定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场景,展示了佛教中智慧的传递。诗中提到的“薝卜花”象征着理想和美好,而“陀罗尼”的引入则强调了修行与努力的重要性,暗示着智慧的获得不是偶然,而是需要艰辛的修行与实践。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金杵”和“水精光”相对,展现了佛教中的光与暗的对立,金杵象征着对邪恶的摧毁,而水精光则象征着智慧和光明的普照。这种对立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张力,也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对光明与黑暗的思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国家的关怀与期待,表达了对明天子的赞美与祝愿,既有对国家的忠诚,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智慧的赞美,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爱和希望,充分体现了齐己作为一个唐代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智慧的获得与国家的希望,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对社会的关怀,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愿景。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灌顶”的意义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金杵”象征着_____。
判断题: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国家的关心与祝愿。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