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53
酬元员外见寄
作者: 齐己 〔唐代〕
僻巷谁相访,风篱翠蔓牵。
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
且有吟情挠,都无俗事煎。
时闻得新意,多是此忘缘。
在偏僻的小巷里,谁来拜访我呢?风中的篱笆与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生活的道理容易领悟,但在贫穷中却只能无奈地度过流年。虽然有吟咏的情趣,却没有世俗的烦恼来困扰我。偶尔听到新鲜的意趣,多是因为我忘却了世俗的牵绊。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一种隐逸的思想。诗中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齐己,字璟,号无可,晚号长安居士,唐代诗人,生于753年,卒于818年。他以禅宗思想为基础,诗风清新、质朴,常表现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齐己以隐居的方式,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齐己的《酬元员外见寄》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在偏僻的小巷中,诗人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风篱与翠蔓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尽管生活贫困,诗人却能够在这种环境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流年似水,却也有诗意的情趣。在他看来,世俗的烦恼并未侵扰到他的内心,这种超脱让他能够感受到新鲜的意趣,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整首诗虽短,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表现了齐己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追求诗意的生活,这种态度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状的回应与批判。正是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使得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贫困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领悟人生的真谛,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翠蔓”象征什么?
“易中通性命”中的“易”是指什么?
李白《月下独酌》与齐己《酬元员外见寄》: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孤独中的自我陶醉,而齐己则表现了对世俗的淡泊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