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甲子岁书事(时会昌四年,讨刘稹也)》

时间: 2025-05-10 10:42:14

诗句

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

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

犒功椎万牛,募勇悬千帛。

武士日曳柴,飞将兢执馘。

喜气迎捷书,欢声送羽檄。

天兵日雄强,桀犬稍离析。

贼臂既已断,贼喉既已扼。

乐祸但鲸鲵,同恶为肘腋。

小大势难侔,逆顺初不敌。

违命固天亡,恃险乖长策。

虿毒久萌牙,狼顾非日夕。

礼貌忽骄狂,疏奏遂指斥。

动众岂佳兵,含忍恐无益。

鸿恩既已孤,小效不足惜。

腐儒一铅刀,投笔时感激。

帝阍不敢干,恓恓坐长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42:14

原文展示

甲子岁书事(时会昌四年,讨刘稹也)
作者:杨乘

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
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
犒功椎万牛,募勇悬千帛。
武士日曳柴,飞将兢执馘。
喜气迎捷书,欢声送羽檄。
天兵日雄强,桀犬稍离析。
贼臂既已断,贼喉既已扼。
乐祸但鲸鲵,同恶为肘腋。
小大势难侔,逆顺初不敌。
违命固天亡,恃险乖长策。
虿毒久萌牙,狼顾非日夕。
礼貌忽骄狂,疏奏遂指斥。
动众岂佳兵,含忍恐无益。
鸿恩既已孤,小效不足惜。
腐儒一铅刀,投笔时感激。
帝阍不敢干,恓恓坐长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时期的战争与政治局势。作者借用“竖子”二字,暗指那些不成熟的人,指责他们在国家大事上无能为力;大君尚且吃得不饱。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风雷随之而起,战云密布。为了犒赏功臣,杀了许多牛,募捐的勇士悬挂着千帛(战袍)。武士们每天拖着柴禾,飞将(英雄)小心翼翼地捉住敌人首级。捷报传来,喜气洋洋,欢声送来战报。

而天兵日益强大,敌人却逐渐分散。贼寇的手臂已经被砍断,喉咙也被扼住。乐于作恶者如同鲸鲵,互为肘腋。小大势力难以相比,逆境与顺境一开始就不在同一水平上。违背天命终会导致灭亡,依靠险境无异于自寻死路。毒虫的毒牙早已萌芽,狼看似平静,实则凶险。礼貌变得骄狂,奏章被疏忽,结果遭到指责。动员民众并不一定能形成好的战斗力,忍耐与恐惧是无益的。恩泽孤立无援,小的成就也不值得珍惜。腐朽的士人挥舞着铅刀,投笔时感慨激昂。帝王的阍士不敢插手,孤独地坐着长久绘画。

注释

  • 竖子:指年轻人,含贬义,暗指无能之辈。
  • 旰食:指晚餐,表示大君尚且未能饱食。
  • 犒功:犒赏功臣。
  • 椎万牛:指大量屠宰牛,犒赏士兵。
  • 飞将:指勇猛的将领。
  • 贼臂、贼喉:形象地描绘敌人的重要部位被攻克。
  • 鲸鲵:指同流合污的恶人。
  • 帝阍:指帝王身边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乘,唐代诗人,生活在会昌四年(844年),以其政治见解和军事策略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会昌四年,正值对叛乱者刘稹的讨伐之时。诗中充满了对战争与政治局势的深刻观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思考。

诗歌鉴赏

《甲子岁书事》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战斗与政治斗争的紧迫感。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的开头就以“竖子未鼎烹”点出国家的动荡局面,暗示那些掌权者的无能。而随后的“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则生动描绘了战争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通过对战斗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与努力,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敌人逐渐崩溃,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于战争的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权力与人心的关系。作者指出,违背天命的行为终会导致失败,强调了道德与正义的重要性。最后的几句则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尽管有心报效国家,然而面临的却是孤立无援的局面,这引发了对士人安身立命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对人心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竖子未鼎烹:指那些年轻无能的人尚未能做成大事。
  2. 大君尚旰食:即使是大君也难以饱食,反映了国事的紧迫与困扰。
  3. 风雷随出师:形象地描绘出战斗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
  4. 云霞有战色:战云密布,暗示战争的不可避免。
  5. 犒功椎万牛:为了奖励士兵而大量屠宰牛,显示出战争的残酷。
  6. 募勇悬千帛:募捐勇士,悬挂战袍,展现出对士兵的重视。
  7. 喜气迎捷书:捷报传来,带来了欢欣鼓舞的氛围。
  8. 欢声送羽檄:欢呼声送来的战书,表现出人们对胜利的期盼。
  9. 天兵日雄强:天兵日益强大,表明国家的力量在增强。
  10. 桀犬稍离析:敌人逐渐分散,显示出战争的胜利迹象。
  11. 贼臂既已断:敌人的力量被削弱,暗示战局有利于我方。
  12. 贼喉既已扼:敌人被压制,战斗胜利在望。
  13. 乐祸但鲸鲵:比喻那些同恶共济的人,强调恶行的危害。
  14. 小大势难侔:无论大小势力都难以相提并论,表达了斗争的复杂性。
  15. 逆顺初不敌:逆境与顺境的较量让人无法预测结局。
  16. 违命固天亡:违背命令必将导致灭亡。
  17. 恃险乖长策:依靠险境而不遵循长远的策略,容易导致失败。
  18. 虿毒久萌牙:比喻潜藏的危险即将显现。
  19. 狼顾非日夕:暗示外敌威胁总是潜伏。
  20. 礼貌忽骄狂:礼仪变得骄傲,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
  21. 疏奏遂指斥:奏章被疏忽,导致受到指责。
  22. 动众岂佳兵:动员民众并不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战斗力。
  23. 含忍恐无益:忍耐恐惧并无益于战斗。
  24. 鸿恩既已孤:恩泽孤立无援,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25. 小效不足惜:小成就不值得珍惜。
  26. 腐儒一铅刀:形容腐朽的士人,反映出对知识分子的批判。
  27. 投笔时感激:投笔写作,表达对国家的关心。
  28. 帝阍不敢干:帝王的阍士不敢插手,显示出权力的局限。
  29. 恓恓坐长画:孤独地坐着,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贼臂既已断”比喻敌人的力量被削弱。
  • 对仗:如“犒功椎万牛,募勇悬千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鸿恩既已孤”,强调了恩泽的缺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政治与战争的深刻反思,强调道德与正义的重要性,以及对无能权力者的批判,表现出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雷:象征战争的来临与动荡。
  • 云霞:暗示战斗的阴云,预示着不安。
  • :代表牺牲与战争的代价。
  • 武士:象征勇敢与忠诚,体现士兵的奋斗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君尚旰食”是指: A. 大君吃得饱 B. 大君未能饱食 C. 大君在享乐 D. 大君身体健康

  2. “贼臂既已断”主要表达了: A. 敌人已经被消灭 B. 敌人逐渐分散 C. 战局对我方有利 D. 敌人依然强大

  3. “乐祸但鲸鲵”中的“鲸鲵”是指: A. 一种鱼 B. 同流合污的恶人 C. 战争中的牺牲者 D. 忍耐的人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出塞》:同样描绘了战争的艰辛与边防的危险,但风格上更为豪放,而《甲子岁书事》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政治的深思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抚巡南甸 兰津谒诸葛武侯祠 报同守永昌 题竹 题壁 啬薇 登虞山城楼 瑶台第一层 失调名 寄袁守廖献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未能免俗 火传穷薪 龙章凤函 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模糊 工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出其不意 石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首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模块 补残守缺 适逢 砰宕 包含隙的词语有哪些 喜跃抃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