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2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27:34
《辋川闲居》
作者:王维 〔唐代〕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适生活。诗人自从回到白社(指白居易的社交圈)后,就不再去青门(指青门是一个社交场所)。他时常倚靠在屋檐前的树下,远远地眺望那原野上的村庄。青绿色的菰草正从水边拔起,白色的鸟儿在山间飞翔。这里显得寂寞,尤其是在陵子(指一块小土丘)上,桔槔(灌溉用的竹杖)正好在灌溉园子。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君平,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受到后世诗人的广泛推崇。
《辋川闲居》创作于王维晚年,他在长安附近的辋川隐居,心境恬淡,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交生活的疏离。
《辋川闲居》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诗中,王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所处的环境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开篇“自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清楚地表达了诗人告别繁华的社交生活,选择了清静的隐居生活,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内心对宁静的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通过“倚”、“看”两个动作,展现了他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中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融,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尤其“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两句,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营造了一种宁静幽远的意境。
最后一句“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尽管环境幽静,但诗人却在这种静谧中感受到了一丝孤独,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景交融,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王维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展现了宁静、闲适的生活情态。
王维的《辋川闲居》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C. 对世俗的厌倦
在诗中,诗人“倚檐前树”体现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
B. 悠闲
C. 痛苦
“白鸟向山翻”中的“白鸟”象征了什么?
A. 贫穷
B. 自由
C.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