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松栅》

时间: 2025-05-02 20:10:13

诗句

涛声盘空吹海立,夜拔苍髯老蛟泣。

阴森一片翠微寒,不放骄阳排闼入。

归来归来乎山中,人间六月方蕴隆。

宁减明月添清风,谁其云者十八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0:13

原文展示:

松栅
方岳 〔宋代〕
涛声盘空吹海立,夜拔苍髯老蛟泣。
阴森一片翠微寒,不放骄阳排闼入。
归来归来乎山中,人间六月方蕴隆。
宁减明月添清风,谁其云者十八公。

白话文翻译:

涛声如同吹动的海浪,回响在空中,仿佛在诉说着老蛟龙的哀鸣。夜色中,苍鬓的老蛟在痛哭。四周阴森森一片,似乎寒意逼人,不让骄阳照进门内。归来吧,归来吧,回到山中吧,现在人间正值六月,万物繁茂。宁愿减少明月的光辉,增添清风的吹拂,谁能告诉我,这位身在云端的“十八公”是谁?

注释:

  • 涛声:海浪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力量和悲伤。
  • 苍髯:形容老人的白胡子,暗示岁月的沧桑。
  • :指龙,古代传说中的水中生物,通常象征力量和神秘。
  • 翠微:青绿色的微光,形容自然景色的阴森。
  • 骄阳:强烈的阳光,表示灼热的夏季。
  • 排闼:打开门,暗示接纳阳光的意愿。
  • 人间六月:指夏季,万物生长的季节。
  • 明月:象征清幽宁静的夜晚。
  • 清风:象征自然清新的气息。
  • 十八公:可能指某位隐士或高人,象征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季良,号少峰,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单的语言描绘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岳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清净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松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涛声、苍髯老蛟、阴森翠微等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世的反思。开头两句以“涛声”引入,声势浩大,暗示着自然的无情与壮丽;而后则转向夜晚的孤寂与苍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归来归来乎山中”的呼唤,透露出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渴望,似乎在呼唤内心的安宁与宁静。接下来的“人间六月方蕴隆”,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繁盛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繁华的无奈与对清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宁减明月添清风”,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宁愿失去明月的皎洁,也要得到自然清风的拂面,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求与对人世喧嚣的拒绝。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极为精致,展现了方岳深厚的诗歌功底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涛声盘空吹海立:海涛声响起,仿佛在空中盘旋,给人一种浩瀚的感觉。
  2. 夜拔苍髯老蛟泣:夜晚,苍白的胡须的老龙在哭泣,形象生动,传达出自然的悲凉。
  3. 阴森一片翠微寒:四周环境阴森,充满寒意,营造出一种幽暗的氛围。
  4. 不放骄阳排闼入:骄阳无法照进房间,暗示与外界的隔绝。
  5. 归来归来乎山中:重复的呼唤,表达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6. 人间六月方蕴隆:人间正值盛夏,万物生机盎然,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7. 宁减明月添清风:宁愿减少明月的光辉,也要增加自然清风的吹拂。
  8. 谁其云者十八公:对“十八公”的疑问,暗示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涛声比作海浪,形象生动。
  • 拟人:苍髯老蛟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开头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大自然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涛声:象征自然力量和生命的悲哀。
  • 苍髯:象征老年的智慧与孤独。
  • 翠微:象征幽深的自然环境,体现诗人的孤寂。
  • 骄阳:象征外界的喧嚣与繁华。
  • 明月:象征宁静的内心世界。
  • 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髯”指的是哪种形象? A. 青年
    B. 老人
    C. 小孩
    D. 妇女

  2. 诗人宁愿减少什么来增加清风? A. 明月
    B. 太阳
    C. 星星
    D. 云彩

  3. “谁其云者十八公”中的“十八公”可能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隐士或高人
    C. 自然神灵
    D. 诗人的朋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山中生活,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松栅》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 李白的《静夜思》:虽同样表达思乡情感,但《松栅》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情感表达更加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方岳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思佳客令 茶瓶儿 上元 谒金门 菩萨蛮(集句) 翠微山居八首 其七 念奴娇(中秋) 寿张守 翠微山居八首 水调歌头(为寿) 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前怕狼,后怕虎 立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抢匪 令出如山 反反 足高气强 谲怪之谈 等闲人家 雄辞 葱蒨 谋听计行 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