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0:13
松栅
方岳 〔宋代〕
涛声盘空吹海立,夜拔苍髯老蛟泣。
阴森一片翠微寒,不放骄阳排闼入。
归来归来乎山中,人间六月方蕴隆。
宁减明月添清风,谁其云者十八公。
涛声如同吹动的海浪,回响在空中,仿佛在诉说着老蛟龙的哀鸣。夜色中,苍鬓的老蛟在痛哭。四周阴森森一片,似乎寒意逼人,不让骄阳照进门内。归来吧,归来吧,回到山中吧,现在人间正值六月,万物繁茂。宁愿减少明月的光辉,增添清风的吹拂,谁能告诉我,这位身在云端的“十八公”是谁?
方岳,字季良,号少峰,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单的语言描绘深邃的思想。
此诗作于方岳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清净生活的理想。
《松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涛声、苍髯老蛟、阴森翠微等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世的反思。开头两句以“涛声”引入,声势浩大,暗示着自然的无情与壮丽;而后则转向夜晚的孤寂与苍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归来归来乎山中”的呼唤,透露出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渴望,似乎在呼唤内心的安宁与宁静。接下来的“人间六月方蕴隆”,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繁盛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繁华的无奈与对清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宁减明月添清风”,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宁愿失去明月的皎洁,也要得到自然清风的拂面,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求与对人世喧嚣的拒绝。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极为精致,展现了方岳深厚的诗歌功底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全诗围绕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大自然的深情。
诗中“苍髯”指的是哪种形象?
A. 青年
B. 老人
C. 小孩
D. 妇女
诗人宁愿减少什么来增加清风?
A. 明月
B. 太阳
C. 星星
D. 云彩
“谁其云者十八公”中的“十八公”可能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隐士或高人
C. 自然神灵
D. 诗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