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4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40:41
中秋
作者: 方岳 〔宋代〕
晓入云堂已起单,
病留法喜太无端。
当涂月拟中秋见,
建邺水仍江上寒。
与世不供三笑别,
暮年转觉四并难。
鸬鹚杓有铜花绿,
最负今宵白玉盘。
清晨的光线透入云端,已然起床;
身体虚弱,心中却难以释怀。
正当中秋之际,月亮应是皎洁;
而建邺的水面,依然寒冷如江。
我与世俗无缘,难以三笑共别;
年纪渐长,愈加感到四面八方的艰难。
鸬鹚的钓杓上镀有铜色花纹,
而今夜的月饼却是最美的白玉制成。
作者介绍:方岳,字少峰,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因病未能与友人一同庆祝,抒发了对节日的思念与无奈,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中秋》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中秋节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节日的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开篇以“晓入云堂已起单”引入,清晨的光线象征着新的开始,然而“病留法喜太无端”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身体的虚弱使他无法享受节日的欢愉。
“当涂月拟中秋见,建邺水仍江上寒”,诗人原本期待中秋月圆的美好,却发现身边的环境依然冷清,反衬出节日的凄凉感。接下来的“与世不供三笑别”,表达了对世俗交往的无奈与孤独,而“暮年转觉四并难”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鸬鹚杓有铜花绿,最负今宵白玉盘”,通过对比将自然景象与人间美物结合,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也渗透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蕴涵了对生命的思考,使人在欣赏月亮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佳节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测试:
方岳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建邺”是指哪个地方?
诗人因何原因感到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