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27
栟榈结双根,皮附若毛氄。
乘秋一剪剥,碧叶始竦竦。
岂识山中木,终年自拥肿。
这棵栟榈树扎根于大地,树皮像毛毯一样附着。
在秋天的时候,经过一剪刀的剥离,绿叶开始高高耸立。
它怎会懂得山中的树木呢,终年都只能独自沉重的生长。
韩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风格多样,常常表现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此诗写于宋代,作者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栟榈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和孤独。诗人以栟榈树为主角,描绘了它扎根大地、叶片高耸的形象,表现了生命力的旺盛。诗的前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树木的坚韧和自然的美丽;而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哲理的思考,指出这棵树与山中其他树木的无知,暗示了生命的孤独与自我封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这首诗通过栟榈树的形象,探讨了生命的顽强与孤独,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存的哲理。
栟榈树的根部是怎样的?
A. 单根
B. 双根
C. 无根
D. 巨根
诗中提到的“碧叶”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死亡
C. 希望
D. 无知
“岂识山中木”中的“岂”字用来表示什么?
A. 确定
B. 质疑
C. 肯定
D. 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