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4-27 06:58:41

诗句

今年已断梅,七月雨益大。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

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58:41

原文展示:

山居杂诗九十首 曹勋 〔宋代〕

今年已断梅,七月雨益大。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 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

白话文翻译:

今年梅雨季节已经结束,七月雨水却越来越大。 虽然秧苗不讨厌雨水,但灌溉恐怕已经过多。 稻梗正柔嫩,水波汹涌澎湃。 在这高低不平的田地间,既有喜爱也有畏惧。

注释:

  • 断梅:指梅雨季节结束。
  • 益大:越来越大。
  • 厌雨:讨厌雨水。
  • 灌恐有余溉:担心灌溉过多。
  • 禾梗:稻梗。
  • 舞澎湃:形容水波汹涌。
  • 于焉有畏爱:在这里既有喜爱也有畏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山居杂诗九十首》是他隐居山林时所作,反映了他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山居期间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诗中描绘了七月雨水充沛的景象,以及对农田灌溉的担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七月雨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稻田中水波汹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同时,“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田灌溉的担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年已断梅,七月雨益大。”:诗的开头点明了时间背景,梅雨季节已过,但七月雨水却越来越大。
  2.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表达了虽然秧苗不讨厌雨水,但担心灌溉过多。
  3.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描绘了稻梗柔嫩,水波汹涌的景象。
  4. “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反映了在高低不平的田地间,既有对自然美的喜爱,也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拟人:“水满舞澎湃”中的“舞”字赋予了水波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比:“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雨水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的担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通过对七月雨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对农田灌溉的担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禾梗:象征着生命的柔嫩与生机。
  • 水满舞澎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断梅”指的是什么? A. 梅花凋谢 B. 梅雨季节结束 C. 梅花盛开
  2.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担忧? A. 雨水不足 B. 雨水过多 C. 雨水适中
  3.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中的“舞”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
  • 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农田的关怀。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但曹勋的诗更多了一层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田灌溉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以双井茶送孔常父 秋冬之间鄂渚绝市无蟹今日偶得数枚吐沫相濡 以古铜壶送王观复 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春近四绝句 其一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仙桥洞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心兴 昆华 梦笔生花 幾字旁的字 污渎 挢枉过正 木字旁的字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霸王别姬 木强少文 毛字旁的字 挂记 天清气朗 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