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时间: 2025-04-26 14:18:16

诗句

柳君文武甚,睨视万人豪。

老气鼓不作,卷旗解弓刀。

上为朝阳桐,下为涧溪毛。

囊中有美实,期子种蟠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16

原文展示:

柳君文武甚,睨视万人豪。
老气鼓不作,卷旗解弓刀。
上为朝阳桐,下为涧溪毛。
囊中有美实,期子种蟠桃。

白话文翻译:

柳君文武双全,目光如炬,俯视万众英豪。
虽年纪已大,气度却不减,卷起旗帜,卸下弓刀。
他上面像朝阳下的梧桐树,下面如涧水中的毛草。
他怀中藏有美好的果实,希望能把蟠桃种给你。

注释:

  • 柳君:指柳宗元,古代文人,文武双全的典范。
  • 睨视:斜视,俯视。
  • 老气:年纪大却不显老态。
  • 鼓不作:形容气势昂扬。
  • 卷旗解弓刀:放下武器,象征和平。
  • 朝阳桐:象征朝气蓬勃,生机勃勃;桐树在古代被视为高贵之树。
  • 涧溪毛:指溪水中的草木,象征柔和与朴实。
  • 蟠桃:在中国文化中,蟠桃是仙桃,象征长寿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尤其擅长于诗歌和书法,深受苏轼的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后辈的关爱与期望,表达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教育的重视。诗中通过柳君的形象,寄托了对理想人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是一首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柳君的描写,展现了他文武双全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开篇的“柳君文武甚,睨视万人豪”便点出了柳君的卓越,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评价。接着,诗人通过“老气鼓不作,卷旗解弓刀”描绘了柳君虽已年长,但仍然精神焕发,不失威风的形象,展现了年龄与气度并不相悖的哲学思考。

诗中“上为朝阳桐,下为涧溪毛”的描绘,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隐喻了柳君的高洁与谦和。他既像朝阳一样充满生机,又如溪涧中的草木般朴实无华,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最后“囊中有美实,期子种蟠桃”,则是诗人对后辈的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柳君的美德与才华,培育出更好的未来。这一层寓意不仅传达了对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整首诗以柳君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黄庭坚对人性、教育和理想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君文武甚,睨视万人豪:开篇直接称赞柳君才华出众,目光远大。
  2. 老气鼓不作,卷旗解弓刀:虽然年纪大,但气度仍然崇高,象征着放下武器,追求和平。
  3. 上为朝阳桐,下为涧溪毛:将柳君比作朝阳和溪涧,象征他既有高贵的品质,也有朴实的内涵。
  4. 囊中有美实,期子种蟠桃: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传承美德,成长为优秀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朝阳桐”和“涧溪毛”比喻柳君的特质。
  • 对仗:诗中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大柳君的才能,强调其独特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柳君的形象,探讨了才德与教育的重要性,传达了对未来人才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君:象征才华与德行。
  • 朝阳桐:象征朝气与高洁。
  • 涧溪毛:象征朴实与柔和。
  • 蟠桃: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君的特点是什么? A. 文武双全
    B. 只会文
    C. 只会武
    D. 年轻

  2. 诗中提到的“蟠桃”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长寿与美好
    C. 贫穷
    D. 失败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赠刘景文》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苏轼与黄庭坚在赞美人物方面具有相似之处,苏轼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气质与风范,而黄庭坚则更多地关注于德才与教育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外九水与美荪同游 减字木兰花 其七 羁所七忆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减字木兰花 其七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城南试马作 减字木兰花(咏梅) 减字木兰花 纪念南京解放三十五周年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题蚨蝶秋花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连天峰火 老生 鹊开头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龛难 行字旁的字 触事面墙 不谋而同 族祖父母 包含草的成语 金钗换酒 择尤 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包含概的词语有哪些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易口以食 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