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7:18
《寄题保静庵》 作者:杨万里
洙泗九渊閟去珠,没人下取龙怒须。
迂叟勃兴章甫徒,剌手一探珠炯如。
正心保躬四颗余,一颗光照千乘车。
艮斋竖起尘拂子,保静居士一笑喜。
试著此珠狂波底,波自拍天珠在水。
江南江北起秋风,庵前庵後吹霜松。
居士焚香於其中,手挥五弦送归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静谧的庵堂,诗人通过珠子象征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诗中提到洙泗的深渊,暗示着深不可测的智慧,没人能轻易获得。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强调正心保身的重要性。最后,诗人描绘庵前的秋风和焚香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其自然流畅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生活场景。
《寄题保静庵》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此作品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寄题保静庵》通过对庵堂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景。开篇以“洙泗九渊”引入深邃的意象,表明智慧和内心的境界是难以获得的。接下来的“正心保躬”则点明了修身养性的主题,强调内心的和谐与自我约束的重要性。通过“艮斋竖起尘拂子”及“焚香”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清新雅致的生活气息,仿佛可以让人暂时忘却世俗的喧嚣。
全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意象的运用也十分精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氛围。特别是最后几句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洙泗九渊”暗含深邃的智慧,“正心保躬”则是对修身养性的直接表述。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修养的重视。
诗中“洙泗九渊”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深渊
C. 珠子
答案:B
“正心保躬”的意思是什么?
A. 修身养性
B. 追求名利
C. 享乐生活
答案:A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春天的花朵
B. 秋天的风
C. 夏天的烈日
答案:B
可以对比杜甫与杨万里的诗作,杜甫的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杨万里则更关注个人修身与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