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3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38:20
《羁卧山中》
唐代:卢照邻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
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
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
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
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山中隐居的感受与思考。诗人感叹世事变迁,随意吟唱,任凭生死。红颜易逝,旧日的朋友已不再珍视。山涧无人的痕迹,窗外只听见鸟鸣。春天的色彩在山岩上流淌,寒光照射下的水面也显得格外平静。雪融之后,松树笼罩在阴暗之中,云开之后,石路变得明亮。夜晚伴着饥饿的鼯鼠入睡,早晨则随驯化的雉鸡而行。穿过溪水,依然记得那曾经的地方,但再也找不到那个洞口。常常阅读紫色书卷,炼丹药已过几年。敲响的钟声和天鼓,烧香以厌倦虚无的灵魂。如果能遇见飘逸的仙鹤,便可以凌空而去,达到那清凉的境界。
卢照邻,字廷益,号志道,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45年,卒于公元720年。其作品以清新俊逸、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景色与个人情感。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蕴含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羁卧山中》创作于卢照邻隐居山中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此时正值唐代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作者以山水为寄托,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羁卧山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通过描写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诗人用“卧壑迷时代”引入,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迷惘与无奈,行歌的姿态则强调了他对生命的洒脱态度。接着,诗中描绘了春色、寒光、雪松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在情感的流露上,诗人表达了与友人疏远的无奈和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尤其是“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道出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诗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紫书与丹药的提及,显示了他对知识与修炼的渴望,而“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的结尾,则寄托了他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哲理的山中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羁卧山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中的孤独与宁静,反映出作者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红颜”指代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年轻美丽的女子
C. 旧日朋友
诗中“紫书”代表什么?
A. 书法作品
B. 书籍与知识
C. 古老的典籍
诗人夜晚伴随哪个动物入睡?
A. 兔子
B. 鼯鼠
C. 雉鸡
《羁卧山中》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中更侧重于静谧的氛围,而卢照邻则更多表现了对时间流逝与友情淡薄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