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3:0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3:08:27
关山月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诗的开头提到边塞的险峻,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的环境。接着,诗人感叹自己与亲人相隔千里,明月高悬在空中,显得格外孤独。随着影子向北移动,光线在玉门关前断裂,似乎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最后,诗人寄语远方的妻子,提醒她在仰望天空时,要注意那飞过的鸿雁,传递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卢照邻,字仲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与人情。其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动荡之时,诗人身处战乱中,思念远方的亲人,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怀念。
《关山月》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边塞诗,诗人在对边疆环境的描写中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塞坦通碣石"与"虏障抵祁连"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艰难与险恶。诗人以月亮作为连接两地心灵的桥梁,"明月正孤悬"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最后两句,通过寄语的方式,不仅传达了思念之情,也将诗人对妻子深切的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真意切,构建了一个既有战乱背景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世界,使人读来倍感温暖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险恶环境与个人的思乡之情,表现了战乱带来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亲情
b) 思念与孤独
c) 战乱
“影移金岫北”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影子
b) 人的影子
c) 星星的影子
诗人寄语的对象是谁?
a) 战友
b) 妻子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与人情的融合。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念,但《关山月》更为突出情感的深沉与孤独,呈现出战乱背景下的特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