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6:48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在晴空下的圭峰显得格外清新,我在这里送别这位住在草堂的人。
我们一起挥动着麈尾,暂时告别这座寺庙,虫鸣声中我和亲友暂时分离。
我独自走在潭底,影子映在水中,深呼吸几次,站在树边。
最终我们会有重聚的约定,天台山将成为我们彼此的邻居。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天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以山水、禅意为主题,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送无可上人》创作于贾岛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盼。诗中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送无可上人》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在这首诗中,贾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首句“圭峰霁色新”既展现了晴朗的天气,也暗示着离别的清新气息。接着提到“麈尾同离寺”,则将告别仪式具象化,使得情感更为真实。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独自一人行走于潭边,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愈发显露。最后两句“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渴望与友人再次相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贾岛的诗歌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厚的情感交融,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中的“圭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蛩鸣”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天台”象征着什么?
答案:
《送别》与《送无可上人》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送别》更加强调哀伤,而《送无可上人》则透露出对未来重聚的希望。两首诗在情感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各具特色。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贾岛的《送无可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