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5:09
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在山中生活,要怕那地方过于浅薄;我曾经向往过那结庐深处的生活。
我宁愿与云峰相近,哪怕与野客疏远。
山涧的苗草进入我的饭桌,林中的鸟儿时常来窥视我的书本。
为何要轻视这种乐趣,却偏偏要随那出塞的车队而去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此诗写于梅尧臣隐居九华山的时期,反映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排斥。诗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和追求。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九华山隐居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对自然清新环境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心态。首句通过“处山方畏浅”,揭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思考,认为山的深度与内涵是重要的。接着,诗人表达了宁愿与高峰相近的愿望,而非与世俗的“野客”为伍,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真实画面,山涧的植物以及鸟儿的出现,构成了自然的和谐与诗人的文人气质,体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则是对生活乐趣的反思,诗人感叹为何要轻视眼前的快乐,而选择离开去追逐世俗的纷扰,表现出一种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体现了士人对自然、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处山方畏浅”意思是: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王维的《鹿柴》与梅尧臣的《题滕学士九华山书堂》均表现了隐居生活的理想,王维的诗中更强调山水的意境与空灵,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世俗的超然,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