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2:20
司徒陈公挽词二首
位至三公有,恩加赐谥无。
再调金铉鼎,屡剖玉麟符。
已叹鸾同穴,还嗟凤欠雏。
拥途看卤部,谁为毕三虞。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公的哀悼,提到他位高权重却未得到应有的谥号;再三调动金铉鼎(象征权力),频繁剖析玉麟符(象征灵气和高贵)。诗人感叹鸾凤同穴,意味着即使伟大的人物也难逃生死之悲;同时又感叹凤儿尚未孵化,象征着后继无人的惋惜。最后,诗人呼唤在途中的卤部(指军事),谁能来完成毕三虞(指旧日的功业)?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德润,号香山,晚号梅山隐士,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对朋友陈公的哀悼之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惋惜,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的深厚友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梅尧臣的《司徒陈公挽词二首》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缜密的用词,展现了对一位权臣的悼念。诗中,开头两句通过对陈公地位的描述,彰显出他在世时的辉煌与成就,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未能得到谥号的叹息,暗示着对他生前功劳的不满与遗憾。接着,诗人以“再调金铉鼎,屡剖玉麟符”来形容权力的运作与剖析,这样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陈公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后半部分“已叹鸾同穴,还嗟凤欠雏”,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用神话中的鸟类象征人间的情感羁绊,表达了对陈公离世的悲痛与对未来的忧虑,生动地反映出“无后”的恐惧与对友谊的珍惜。最后一句呼唤在军中效力的人们,体现出一种责任感与对理想的追求,既是对已逝者的承诺,也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个人的追忆,也有对社会的深思,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诗歌功底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陈公的追忆,反映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公”是指什么?
A. 三个朋友
B. 三位最高官职
C. 三种乐器
“金铉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知识
“已叹鸾同穴”中的“鸾”代表什么?
A. 友谊
B. 权力
C. 生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