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45
君王优诏起群公,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着青衫随世事,难将白发犯秋风。
共谈太极非无意,能系苍生本不同。
却倚紫阳千丈岭,遥瞻黄鹄九霄东。
君王下令召集群公,甚至把樵夫也安置在其中。
容易穿上青衫随意应对世事,难免让白发在秋风中遭受侵袭。
大家谈论太极并非没有深意,能够牵动苍生的根本是有所不同的。
我却倚靠在紫阳的千丈高岭上,远远地眺望那东飞的黄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与义,宋代诗人,身世较为复杂,曾任官职,但因政治原因多次遭贬,故而有不少隐逸的作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
《寄德升大光》写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在官场与隐逸生活之间的矛盾情感。
陈与义的《寄德升大光》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君王诏令的描绘,展现了政治与民生的关系。首句提到“君王优诏起群公”,暗示权力的集中与统治者的意志,而“也寘樵夫尺一中”则表明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被纳入了权力的圈子,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易着青衫随世事,难将白发犯秋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力。青衫象征着隐逸与务实,而白发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理想的追求。因此,诗人在面对世事时,既有随和的态度,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共谈太极非无意,能系苍生本不同”一语,诗人借用太极的哲学思想,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社会的影响。最后两句“却倚紫阳千丈岭,遥瞻黄鹄九霄东”,则展现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情怀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他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尽管身处卑微的境地。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理想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衫”象征什么?
A. 年轻
B. 隐士生活
C. 官职
“共谈太极非无意”中的“太极”主要指什么?
A. 道教哲学
B. 现实政治
C. 个人理想
诗人通过“遥瞻黄鹄九霄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失望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与义的《寄德升大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前者强调个人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后者则更多表现自然的和谐与人生的安逸。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