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27
亲去镜亦去,镜还亲不还。
从今磨积垢,终不对慈颜。
明月挂台上,白云生匣间。
洪恩何以报,羞见鬓毛斑。
亲人走了,镜子也随之而去;镜子在,却再也见不到亲人的容颜。
从今往后,我只会在这镜子上磨去积累的污垢,终究无法再见到那慈爱的脸庞。
明月挂在台上,白云在匣子里生长。
我该如何报答这洪恩,羞于见到已斑白的鬓发。
刘天益,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
《遗镜》创作于诗人失去亲人之后,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背景中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遗镜》通过镜子这一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切的怀念与失去后的无奈。开篇“亲去镜亦去,镜还亲不还”,将亲人的离去与镜子的存在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失去亲人后,镜子再也无法反射出熟悉的面孔的悲哀。接下来的描述“从今磨积垢,终不对慈颜”,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过去的执念,镜子虽在,却无法照见那温暖的笑容,象征着亲情的断裂。
“明月挂台上,白云生匣间”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静谧的氛围。明月与白云,仿佛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增强了诗的哀伤情绪。最后两句“洪恩何以报,羞见鬓毛斑”,表达了对亲人恩情的感激与愧疚,头发的斑白不仅是衰老的象征,更是岁月无情的印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独特,既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在失去后的无奈与沉重。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情的追忆与对失去后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逝去时光的深切感慨。
“亲去镜亦去”中“镜”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镜子
B. 亲人的面容
C. 诗人的回忆
诗中“洪恩何以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感激与无奈
C. 快乐
“白云生匣间”中的“匣”指的是什么?
A. 云彩
B. 空间
C. 诗人的心
对比刘天益的《遗镜》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但《遗镜》更加强调了失去后的无奈,而《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意境与情感着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