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5:11
诸母漂泗滨,一母眼中识穷人。 盘有馀馂及汝王孙,竟我漂食踰兼旬。 王孙封王,报母以千金。 丈夫养贤,不如漂仁。 又岂知钟室妒妇杀功臣,过客酹墓千千春。
许多母亲在泗水边漂泊,唯有一位母亲在眼中能识别贫困之人。 盘中有剩余的美食,仅供你王孙享用,结果我漂泊者的食物却超过了十天。 王孙被封为王,回报母亲以千金之财。 男人养活贤良之人,岂能比得上母亲的仁爱。 又怎能知道钟室的妒妻杀了功臣,路过者在坟前祭奠千千春秋。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诗歌、散文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对不公的批判,风格多变而深刻。
《漂母辞》是杨维桢对社会底层母亲的深切描写,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与贫富差距,旨在唤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
《漂母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漂母的艰辛与伟大,诗中通过对比王孙的富贵与漂母的贫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开头几句勾勒出母亲的形象,表现出她的无私与悲惨。尤其是“竟我漂食踰兼旬”一句,展现了漂泊者的艰难生存状况,令人心痛。而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王孙,虽得千金,却未必能体会母亲的苦心,强调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最后,提到妒妇杀功臣,借古讽今,暗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整首诗流露出对母亲深沉的敬意,同时也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意蕴丰厚。
整首诗通过对漂母与王孙的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敬意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强调了仁爱与物质回报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残酷。
诗中“王孙”指的是谁?
A. 王的儿子
B. 王的孙子
C. 王的侄子
D. 无法确定
诗中提到的“漂母”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富裕
B. 母爱与苦难
C. 社会地位
D. 战争
诗中的“钟室妒妇”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母亲的伟大
B. 夫妻关系
C. 社会的阴暗
D. 物质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