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4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40:18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
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
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
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
荒祠过瓜步,古甃堕松巅。
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
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
小院檀槽闹,空庭桦独烟。
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
公颜如雪柏,千载故依然。
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
肯留归阙旆,坐待逆风船。
特许门传钥,那知箭起莲。
相逢月上后,小语坐西偏。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躬耕怀谷口,水石羡平泉。
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
行闻宣室召,归近御炉烟。
未用歌池上,随宜教李娟。
老朋友王维,交情穷尽的孟浩然。
论起诗来曾有过真挚的交往,谈旧事时却已忘记了年岁。
北上时难以陪伴骏马,东行时就趁船继续前行。
离亭外的花映在肉中,醉眼中的白鹭在窥视莲花。
船身转过三山隐没,回风把五两船偏偏吹向一边。
荒废的祠堂经过瓜步,古老的石砖掉落在松树的顶端。
听说清香阁里有好酒,新酿的白玉泉水香气四溢。
不要让门在夜里关上,静静等候月光流淌在天边。
小院的檀槽喧闹,空荡的庭院中桦树独自冒烟。
你的诗可以高歌吟唱,送给那小小的婵娟。
你的容颜如同雪中的柏树,千年后依然如故。
嘲笑我这无根的柳树,空中不待年岁而生长。
愿意留住归阙的旆帜,静静等着逆风的船只。
特别允许门前传递钥匙,谁知道箭已起飞在莲上。
相逢在月升之后,轻声细语坐在西边。
漂泊在千帆旁边,追忆在百尺高峰上。
耕耘在怀谷口,水石羡慕那清澈的泉水。
茅屋归来时光明亮,霓裳醉卧在乐天之上。
听见宣室的召唤,归近御炉的烟雾。
未曾在歌池上歌唱,随意教导李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推崇。
《至真州再和二首》写于苏轼被贬至真州期间。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的交往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出诗人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厚的友情。诗中前半部分描述了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交往,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情感波动。
通过“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等意象,诗人将生活的细节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深刻的氛围。尤其是“笑我无根柳,空中不待年”,展现了他对自己漂泊生涯的自嘲,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具体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有历史厚度又具当代感的情怀,体现了苏轼的才华与深邃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与友人交往的回忆,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至真州再和二首》中的“老手”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无根柳”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友谊的态度是?
《至真州再和二首》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歌更多展现了一种洒脱与幽默,而王维则侧重于深沉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