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48:26
雄雄曳修尾,惊飞向日斜。
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
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
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
烹煎杂鸡骛,爪距漫槎牙。
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
雄鹰在空中拖着长长的尾羽,惊飞的时刻正好是在日落西斜的时候。
空中它们纷纷格斗,五彩斑斓的羽毛如花瓣般飘落。
喧闹声中,勇者毫不在意,投网捕捉时又有谁会叹息呢?
只花百钱就能得到一双,这新鲜的味道正是当时的佳品。
在烹煎杂鸡和野鸭时,爪和嘴毫无节制,随意地享用美味。
谁又能想到它们会化为蜃,飞到海上化作大雁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成就卓越,擅长诗、词、文。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豁达,也有细腻婉约。
《食》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对捕鸟、烹饪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享受美味时的愉悦与满足,同时也隐含着对生命的思考。
《食》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苏轼通过描绘捕鸟和享用美食的场景,将自然之美与人类的生存智慧相融合。诗的开头,雄鹰展翅飞翔,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似乎在展示自然界的力量与美丽。而随后的“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则描绘了鸟类在空中争斗的场景,色彩斑斓的羽毛如花瓣般飘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诗中提到“投网谁复嗟”,表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味时的无情。捕得美食,花费不多,却带来了新的味觉体验,这种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正是苏轼所追求的。在最后,诗人用“谁知化为蜃”作为结尾,带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提醒读者美好事物往往转瞬即逝,生活中充满了变幻与不确定性。
整首诗以食为主题,表现了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传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描绘的主要动物是?
诗中提到用什么方式捕鸟?
诗的最后一句“谁知化为蜃”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