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明日得双莲于北山下作一绝》

时间: 2025-04-27 05:09:54

诗句

湖上棠阴手自栽,问公更得几回来。

水仙亦恐公归去,故遣双莲一夜开。

诏书行捧缕金笺,乐府应歌相府莲。

莫忘今年花发处,西湖西畔北山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9:54

原文展示

湖上棠阴手自栽,
问公更得几回来。
水仙亦恐公归去,
故遣双莲一夜开。
诏书行捧缕金笺,
乐府应歌相府莲。
莫忘今年花发处,
西湖西畔北山前。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上棠树的阴影是我亲手栽种的,
我问您还要回来几次?
水仙花也害怕您归去,
所以才让双莲在一夜之间盛开。
诏书上捧着缕金的信笺,
乐府的乐曲应该为相府的莲花而歌唱。
不要忘记今年花开的地方,
就在西湖西边北山脚下。

注释

  • 棠阴:棠树的阴影,意指在湖边种植的棠树。
  • 问公更得几回来:询问您还会再来几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水仙:水仙花,一种常见的花卉,象征着高洁。
  • 双莲:意指湖中的双生莲花。
  • 诏书:古代的命令书,通常用金笺书写。
  • 乐府:古代的民歌,常用于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才华横溢,诗词、散文、书法均有极高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的作品往往带有个性化的情感,关注社会和人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充满生动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写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在湖边的棠树和盛开的莲花中,诗人寄托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湖上棠阴”为起点,营造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展示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棠树的阴影和水仙、双莲的盛开,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美感。诗人在问候友人时,流露出深厚的情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思念。

在写作手法上,苏轼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水仙花描绘成因友人可能的离去而感到忧虑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最后两句提到的“莫忘今年花发处”,不仅是对友人的提醒,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生的无常,增添了诗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在意境上超越了具体的景物描写,融入了情感的流动,表达了对友人、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棠阴手自栽:诗人亲手栽种的棠树在湖面上投下阴影,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投入。
  2. 问公更得几回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询问友人是否还会再来。
  3. 水仙亦恐公归去:水仙花似乎也感到忧虑,反映出友人离去带来的情感影响。
  4. 故遣双莲一夜开:为了挽留友人,莲花在夜间盛开,意味着对友人的牵挂。
  5. 诏书行捧缕金笺:提到的诏书象征着权力和荣耀,增添了一种对比与反思。
  6. 乐府应歌相府莲:乐府的歌声与莲花相伴,传递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7. 莫忘今年花发处: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相聚的美好时光。
  8. 西湖西畔北山前:具体的地理位置描述,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水仙花被赋予了情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 对仗:如“诏书行捧缕金笺,乐府应歌相府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棠树、莲花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情感,使得诗歌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人情的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棠阴:象征亲近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水仙:象征高洁、优雅,体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双莲:象征友情与爱情的美好,传达出希望与期待。
  • 西湖、北山:具体地点的描绘,增强了诗的地方感和真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仙亦恐公归去”中的“水仙”指的是: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位朋友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诗歌形式

  2.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西湖西畔北山前”是为了: A. 增加诗的节奏
    B. 提供具体的地理位置
    C. 描述自然风光
    D. 引用名胜古迹

  3. 诗中“故遣双莲一夜开”的意思是: A. 莲花在夜间盛开
    B. 双莲是两种花
    C. 莲花在白天凋谢
    D. 夜晚的莲花更美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苏轼《题西林壁》
诗句中描绘了山水的壮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明日得双莲于北山下作一绝》相比,前者更注重景物的雄伟,后者则细腻地表达了人际情感。

李白《静夜思》
此诗表达了思乡之情,情感直接而浓烈,和苏轼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诗歌特色。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忧爱 病中杂兴五言十首 芳臭 二叠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次韵实之二首 再和二首 次方式成壶山韵 杂咏一百首·曹沬 题陈复祖节推留远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洗眉刷目 凵字底的字 帘视壁听 狱牍 抓牛鼻子 不近道理 糸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何足为奇 中非 翻样 齐字旁的字 瞻谢 假赈 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