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观音泉》

时间: 2025-05-12 07:56:32

诗句

岩松偃盖不知年,寂寂秋灯宝供前。

清彻一源传万古,空山长伴白衣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56:32

原文展示:

观音泉 张耒 〔宋代〕 岩松偃盖不知年,寂寂秋灯宝供前。清彻一源传万古,空山长伴白衣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岩石上的松树弯曲如伞,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在寂静的秋夜,灯光照耀在宝物之前。清澈的泉水源远流长,流传万古,空旷的山中长久地陪伴着白衣仙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岩松偃盖:指岩石上的松树弯曲如伞。
  • 寂寂:寂静无声。
  • 秋灯:秋夜的灯光。
  • 宝供:供奉的宝物。
  • 清彻一源:清澈的泉水源头。
  • 传万古:流传千古。
  • 空山:空旷的山中。
  • 白衣仙:穿着白衣的仙人,常指观音菩萨。

典故解析:

  • 白衣仙:在佛教中,白衣仙常指观音菩萨,因其常被描绘为穿着白衣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中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名山古刹时,被山中的静谧和观音泉的清澈所感动而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宗教信仰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岩石上的松树、秋夜的灯光、清澈的泉水和白衣仙人,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的“岩松偃盖不知年”一句,以松树的古老和静止,象征时间的恒久和自然的永恒。“寂寂秋灯宝供前”则通过灯光的静谧,增强了宗教场所的神秘感。“清彻一源传万古”强调了泉水的清澈和源远流长,象征着纯洁和永恒。最后一句“空山长伴白衣仙”则将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相结合,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宗教的虔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宗教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松偃盖不知年:岩石上的松树弯曲如伞,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表达了时间的恒久和自然的永恒。
  2. 寂寂秋灯宝供前:在寂静的秋夜,灯光照耀在供奉的宝物之前,增强了宗教场所的神秘感。
  3. 清彻一源传万古:清澈的泉水源头流传千古,象征着纯洁和永恒。
  4. 空山长伴白衣仙:空旷的山中长久地陪伴着白衣仙人,将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相结合,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岩松偃盖”将松树拟人化,赋予其静止和古老的特质。
  • 象征:“清彻一源传万古”中的泉水象征纯洁和永恒。
  • 对比:通过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信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宗教虔诚的敬仰,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松:象征时间的恒久和自然的永恒。
  • 秋灯:增强了宗教场所的神秘感。
  • 清彻一源:象征纯洁和永恒。
  • 白衣仙:象征宗教信仰和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衣仙”指的是什么? A. 观音菩萨 B. 道教神仙 C. 佛教高僧 D. 普通僧人 答案:A

  2. 诗中的“清彻一源传万古”象征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纯洁和永恒 C. 自然的破坏 D. 宗教的衰落 答案:B

  3. 诗中的“岩松偃盖不知年”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自然的永恒 C. 人类的渺小 D. 宗教的神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静谧和自然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观音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静谧和自然美景,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宗教信仰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相关查询

题崔逸人山亭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戏鸥 夜泊鹦鹉洲 偶成 药堂秋暮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九日登玉山 送虞说擢第南归觐省 送元评事归山居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牢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只鳞片甲 枕黮藉糟 酤酿 弓字旁的字 声纳 老本 无使滋蔓 三撇旁的字 玩神 赤字旁的字 茅室蓬户 知遇之荣 身字旁的字 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毛举糠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