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6:1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6:16:59
拟明月何皎皎诗
作者: 刘铄 〔南北朝〕
落宿半遥城,浮云蔼层阙。
玉宇来清风,罗帐延秋月。
结思想伊人,沈忧怀明发。
谁为客行久,屡见流芳歇。
河广川无梁,山高路难越。
在半遥的城头安营落宿,浮云遮蔽了高层的宫阙。
玉宇之间送来清风,帐幕下秋月映照。
我思念的那位伊人,使我忧伤愁绪加重。
谁为在外漂泊的旅客,屡次见到花香却又无缘相逢。
河流宽广没有桥梁,山路崎岖难以跨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玉宇”、“清风”、“秋月”等意象,传达了对高远理想和内心孤独的感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士人的情感特征。
作者介绍:
刘铄,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深刻,风格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战乱中流离,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这首《拟明月何皎皎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开篇以“落宿半遥城,浮云蔼层阙”引入,营造出一种远离家乡的孤独感,浮云的蔽日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迷茫与无奈。接着“玉宇来清风,罗帐延秋月”,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秋夜图景,清风和明月似乎是自然的抚慰,却又无法驱散心中的思念。之后“结思想伊人,沈忧怀明发”中,诗人直白地表达了对所思念之人的深切情感,愁绪愈发沉重。最后两句“河广川无梁,山高路难越”则带有一种无奈和绝望,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心灵的隔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凄美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尤其是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落宿半遥城”中的“半遥”指代什么?
A. 近处 B. 远处 C. 中间 D. 无法确定
诗中提到的“玉宇”象征什么?
A. 地面 B. 天空 C. 宫殿 D. 家乡
“河广川无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亲密 B. 隔阂 C. 安宁 D.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这首诗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强调外在景象与内心的结合。两者都是对思念之情的抒发,但表达的方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