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答刘夔咏茱萸》

时间: 2025-07-12 06:09:03

诗句

秋风台上起高歌,把酒看花意已多。

屈轶不生神豸死,结茱为佩欲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6:09:03

原文展示:

秋风台上起高歌,把酒看花意已多。屈轶不生神豸死,结茱为佩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秋风在台上,歌声高亢,我手持美酒,赏花的情意已然浓厚。屈轶(屈原)不再生,神兽(神豸)也已死去,结茱萸作为佩饰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高歌:指唱出高亢激昂的歌曲,表达欢快的心情。
  • 把酒:指手持酒杯,准备饮酒。
  • 看花:赏花,体会花的美丽与意境。
  • 屈轶:意指屈原,古代著名的诗人。
  • 神豸: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与灵异。
  • 结茱:结茱萸,佩戴茱萸,古代习俗,寓意驱邪避难。

典故解析:

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诗人,以《离骚》闻名,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悲剧命运使其成为后人崇敬的文化象征。

茱萸:在古代,茱萸是一种常用的佩饰,尤其在重阳节用以避邪。诗中提到茱萸,暗示对传统习俗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天,正值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交织之时,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开头“秋风台上起高歌”,营造出一种欢快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虽然在歌唱,手中把酒,却不禁让人想到屈原的悲惨命运,透出一种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接着“把酒看花意已多”,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然而这份欣赏中却蕴含着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屈轶不生神豸死”,诗人以屈原为引,感慨历史的无情,伟大的人物早已逝去,而那些象征吉祥的神兽也不再存在,暗含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最后一句“结茱为佩欲如何”,则是对传统习俗的质疑,茱萸的佩戴在此刻似乎失去了意义,突显了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对传统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字字句句都渗透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风台上起高歌”:描绘秋天的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
    • “把酒看花意已多”:表现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愉悦。
    • “屈轶不生神豸死”:暗示伟大的文化人物已逝,象征的神兽也不再存在,感慨历史的无情。
    • “结茱为佩欲如何”:对传统习俗的质疑,表达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高歌”“看花”展现诗人内心的感受。
    • 对仗:“屈轶不生,神豸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风、酒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传达出一种凋零的美感。
  • :象征欢乐、友谊,同时也暗示人生的苦涩。
  • :代表美好与短暂,喻示生命的脆弱。
  • 茱萸:传统习俗的象征,承载着对过往的依恋与对未来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屈轶”指的是谁? A. 李白
    B. 屈原
    C. 杜甫

  2. 诗中的“神豸”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吉祥与灵异
    C. 传统习俗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思考
    C. 失落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程琳的《和答刘夔咏茱萸》与李白的《月夜思》,二者均表达了对逝去的感慨,前者更多着眼于历史的无情与传统的质疑,而后者则是对亲情的思念与孤独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 月下独酌四首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古风 其十九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望夫石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歌慢舞 打铁趁热 下车之始 代拆代行 飞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比户可封 毋字旁的字 燕舟 豕字旁的字 偃革尚文 旧荣新辱 廾字旁的字 奋不顾命 武吏 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