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5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55:35
客鄞江
作者:丘静山 〔宋代〕
山寒无美色,风物更凄凉。
天地忽岁穷,弟兄皆异乡。
酒醒衣絮薄,月死夜更长。
闻有家书,敲门唤隔房。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山中,眼前的景色毫无美感,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凄凉。随着岁月的流逝,天地间的变化让人感到时光匆匆,兄弟们都身在他乡。酒醒后,感觉衣服单薄,夜晚显得更加漫长,月亮似乎也消逝了。听闻家中有信来,便敲门呼唤隔壁的房间。
作者介绍
丘静山,南宋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变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流亡生涯中,正值寒冬,身处他乡,思念家人,故而写下此诗。
《客鄞江》以其凄凉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打动人心。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寒冷和个人情感的孤独,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兄弟的思念之情。开头的“山寒无美色,风物更凄凉”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冷清的环境之中,诗人以冷峻的自然景象映衬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天地忽岁穷,弟兄皆异乡”一句,突显了时光的无情与人际关系的疏离,兄弟在外,孤单的诗人更显悲凉。接下来的“酒醒衣絮薄,月死夜更长”,则通过对酒后清醒和夜晚漫长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无尽的思念与孤独。最后一句“闻有家书,敲门唤隔房”,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信件是对亲情的寄托,敲门的行为则体现了诗人渴望联系家人的迫切心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展现了在困苦环境中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第一联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凄凉,第二联则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人际的疏远,第三联表现了孤独的夜晚与对温暖的渴望,最后一句则是对家书的期待,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自然景物的冷峻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月亮的“死”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家乡和亲人深切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无奈与孤独,展现了人对家与亲情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山寒无美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对兄弟的感情是?
“酒醒衣絮薄”中“衣絮”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