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竹迳》

时间: 2025-07-27 10:10:55

诗句

一日犹思种,长年可不栽。

初时丛足玩,岁久径成开。

明月虽妨约,清风得叙怀。

未须缘客扫,频肯为诗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10:55

原文展示:

竹迳 赵蕃 〔宋代〕

一日犹思种,长年可不栽。 初时丛足玩,岁久径成开。 明月虽妨约,清风得叙怀。 未须缘客扫,频肯为诗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即使只有一天,我仍然想着种植竹子;长期来看,难道不需要栽培吗?最初时,竹丛足够供人欣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径逐渐形成并开放。明亮的月光虽然妨碍了约会,但清风却能让人抒发情怀。不必因为客人来访而打扫,我常常愿意为了写诗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迳:小路。
  • 丛:聚集在一起的植物。
  • 岁久:时间长久。
  • 径成开:小路形成并开放。
  • 妨约:妨碍约会。
  • 叙怀:抒发情怀。
  • 未须:不必。
  • 缘客扫:因为客人来访而打扫。
  • 频肯:常常愿意。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竹子从小到大、从丛生到形成小径的过程,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清风明月的欣赏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材,通过描绘竹子从小到大、从丛生到形成小径的过程,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诗中“一日犹思种,长年可不栽”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明月虽妨约,清风得叙怀”则通过对比明月和清风的不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日犹思种,长年可不栽。”:即使只有一天,我仍然想着种植竹子;长期来看,难道不需要栽培吗?
  2. “初时丛足玩,岁久径成开。”:最初时,竹丛足够供人欣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径逐渐形成并开放。
  3. “明月虽妨约,清风得叙怀。”:明亮的月光虽然妨碍了约会,但清风却能让人抒发情怀。
  4. “未须缘客扫,频肯为诗来。”:不必因为客人来访而打扫,我常常愿意为了写诗而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明月和清风的不同作用,突出了清风的抒怀作用。
  • 拟人:将竹子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 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和生命力。
  • 明月:象征光明和纯洁。
  • 清风:象征清新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月”和“清风”分别象征什么? A. 光明和纯洁;清新和自由 B. 黑暗和污浊;沉闷和束缚 C. 温暖和热情;寒冷和孤独 D. 平静和安宁;动荡和不安 答案:A

  2. 诗中“一日犹思种,长年可不栽”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什么情感? A. 厌恶 B. 冷漠 C. 喜爱 D. 无所谓 答案:C

  3. 诗中“明月虽妨约,清风得叙怀”通过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清风的抒怀作用?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通过描绘竹林中的生活,表达了隐逸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通过描绘春江晚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赵蕃《竹迳》与王维《竹里馆》:两首诗都以竹子为题材,但赵蕃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表达隐逸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韵戏之 春池上戏赠李郎中 自题小草亭 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三相公 赠侯三郎中 赠东邻王十三 正月十五日夜月 寒食江畔 题庐山山下汤泉 九江北岸遇风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屈己存道 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契船求剑 如结尾的成语 结附 室如悬磬 各霸一方 骨字旁的字 擢叙 包含嫩的词语有哪些 加油添醋 邑字旁的字 交换价值 采字头的字 看家本领 六尘不染 鬲字旁的字 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