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3:18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
作者:王禹偁 〔宋代〕
商山三月花如火,草树青葱雨初过。
柳条渐软蝶双飞,桑叶尚多蚕一卧。
薄情野水流不回,无力春云慵欲堕。
团团榆荚是谁抛,漠漠游丝向人嚲。
可怜花木间岚光,花前正好飞觥觞。
冯君夙驾一何速,捧檄银坑按辛谷。
转输昨日又移文,小甿诉牒何纷纭。
见说南山六百里,跙尽马蹄摧屐齿。
是何屈于不知己,冲斗太阿教补履。
龙无尺水且蟠泥,骥困盐车但垂耳。
片言折狱亦胡为,必也无讼方君子。
吾徒事业本稽古,得行其志当刑措。
画衣画地免烦苛,抵璧捐金返淳素。
未行此道且营营,营营为禄聊代耕。
残春小别不足念,为君高唱南山行。
南山一月期回首,莫诉临歧数卮酒。
商山的三月,花火般绚烂,草木青翠,刚刚经过一场春雨。
柳条渐柔,双双飞舞的蝴蝶,桑叶依旧多,蚕儿在悠然地休息。
薄情的野水流淌不回,春云懒洋洋地想要垂落。
团团的榆荚是谁抛出的,细细的游丝向人飘舞。
可怜花木间的岚光,花前正好飞舞觥觞。
冯君的车马为何如此急速,捧着公文迅速前往辛谷按察。
转送的公文昨日又转移,小弟诉状何其纷繁。
听说南山有六百里,马蹄踏尽,鞋齿磨损。
为何屈从于不懂得自己的人,冲斗太阿只教人补鞋。
龙在小水中盘旋泥潭,骏马困于盐车只垂耳。
片言折狱又有什么用,必定是无讼的君子。
我们的事业本应追溯古人,得以行其志,必然要受到刑罚。
画衣画地免去繁苛,抵璧捐金返归淳朴。
未行此道且忙忙碌碌,忙碌为谋生聊代耕作。
残春小别不足挂念,为君高唱南山行。
南山一月期回首,莫要在离别时诉说酒杯的数量。
王禹偁(约1045年-1105年),字伯庸,号半山,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为了送别冯君赴辛谷任职,诗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商山春天的美丽景色,花如火般绚烂,草木青葱,生机勃勃,给人以希望和向上的力量。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入对冯君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诗中的“薄情野水流不回,无力春云慵欲堕”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虽美,但人生难免有别离。诗人在描绘自然与情感交织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最后,诗的结尾用“南山一月期回首,莫诉临歧数卮酒”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既有对当下离别的伤感,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商山”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片森林
C. 一条河
诗中“薄情野水流不回”表示什么?
A. 自然的流动
B. 时间的不可挽回
C. 对友人的思念
“南山一月期回首”中“南山”象征?
A. 离别的痛苦
B. 未来的重聚
C. 友谊的永恒
王禹偁的《赋得南山行》与李白的《送友人》均以送别为主题,但王禹偁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李白则更加突出情感的表达与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