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9:08
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
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
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
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
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
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
昨晚我梦见尹师鲁,彼此相对就像平常一样。
醒来时话还没说完,心中满是惆怅和伤感。
去年听闻你去世的消息,旅途之中谁能来迎接我?
我家贫穷,儿女年幼,远在洛阳城。
何时才能把你安置于归处,向西望去泪水沾湿了衣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是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乡土生活,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与友人尹师鲁的重聚梦境中,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境遇的无奈。诗中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诗人梦见与尹师鲁重逢,彼此相对,似乎如同往日,不禁让人感受到那种温暖与亲切。然而,梦境的美好被现实的醒悟打破,诗人意识到这只是梦境,心中不禁涌起惆怅与伤感。
接着,诗人提到去年听闻友人去世的消息,表达了对友人的追忆与惋惜。诗中“旅寄谁能迎”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自己身处他乡的孤独感。在对友人的怀念中,诗人又不得不面对自己贫穷的家庭与幼小的儿女,感慨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最后,诗人以“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结束,表达了对友人归归的渴望与思念,泪水沾湿了衣缨,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思考,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苦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梦中与现实的对比加深了情感的冲突;“泪缘缨”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诗人深切的思念和悲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师鲁”是指谁?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现?
诗中“家贫儿女幼”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杜甫的怀友诗都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但梅尧臣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更突显对国家家国情怀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