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1:46:01

诗句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6:01

原文展示: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
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白话文翻译:

这片荒废的园子有数亩之多,草木繁茂如同森林。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花的美丑各自争奇斗艳。虽然葡萄藤上满是果实,但也无法任其自由生长。可怜那病弱的石榴,花朵像破损的红襟。尽管向日葵绽放得如此灿烂,然而它的花蒂却太浅,支撑不起它的美丽。丛生的蓼草在晚秋时分显得格外可喜,轻微的红色随着秋深而愈加显得迷人。万物生长都受时节的影响,这种道理使得繁荣与衰败都显得无常。飘零的状态并非自由,而盛开的状态同样并非由你所能掌控。

注释:

  • 荒园:指被荒废的园地。
  • 囷倒:指满架的葡萄因重而倾倒。
  • 可怜:表示对石榴的同情。
  • 葵花:向日葵,象征阳光和热情。
  • 丛蓼:指蓼草,象征秋天的景象。
  • 感时节: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春阳”与“秋深”反映了自然变化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彼时他的政治生涯经历了多次波折,身处困顿之中。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二》是一首深刻反映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苏轼通过对园中草木的观察,展现了春夏秋冬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园子,草木繁茂,充满了生机,但这种生机却是无序的,春阳的普照并不能改变它们的命运。诗人用“妍丑各自矜”来说明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美与丑,但在时节变化中,它们的命运却是一样的。尤其是对于病弱的石榴,诗人流露出浓厚的同情,显示了他对生命脆弱的深刻理解。

诗中“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一句,含义丰富,既可以看作对生命的隐喻,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由的追求。尽管外表丰盈,但内心却是受限的,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道理,也映射了诗人自身的困境。

在诗的最后,苏轼探讨了“物生感时节”的哲理,强调了万物皆受时节影响的真理,盛开与凋零都是命运的安排,使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控。这种深邃的思考与自然景象的结合,使得整首诗不仅有视觉的享受,更有思想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园无数亩:描绘出了一个被遗忘的园子,暗示了生命的荒凉。
  • 草木动成林: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 春阳一以敷:春阳普照,象征着希望与生命。
  • 妍丑各自矜: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美与丑,各自争妍斗艳。
  • 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虽然葡萄丰收,但也不能自由生长,暗喻受限的生命状态。
  • 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对病弱的石榴表示同情,反映出生命的脆弱。
  • 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尽管向日葵美丽,但脆弱的花蒂无法承受。
  • 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秋深时的蓼草显得格外可喜,寓意着生命在不同阶段的美。
  • 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万物都受到季节的影响,反映了自然法则。
  • 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无论是盛开的花朵还是飘零的叶子,生命都无法掌控,强调了无常。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花如破红襟”),拟人(如“妍丑各自矜”),对仗(如“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草木的描绘,反映出生命的无常与不可控,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传达了对生命脆弱的同情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意象分析:

  • 荒园:象征着被遗忘的生命和自然。
  • 春阳:象征希望与生机。
  • 蒲萄:象征丰盈的生命状态。
  • 石榴:象征脆弱与无奈。
  • 葵花:象征热情与美丽,但同时也脆弱。
  • 蓼草:象征秋天的成熟与生命的另一种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病石榴”象征什么? A. 强壮的生命
    B. 脆弱的生命
    C. 自由的生命
    D. 丰盈的生命

  2. “妍丑各自矜”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所有植物都一样
    B.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美与丑
    C. 只有美的植物才有价值
    D. 丑的植物没有自尊

  3. 诗中提到的“物生感时节”强调了什么? A. 自然规律
    B. 人类的创造力
    C. 生命的自由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苏轼的作品更强调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而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江行杂诗九首 其六 题米元晖潇湘图 懊憹歌 其一 残丝曲 虞美人 咏史二十一首 其七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二 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 思美人 秋日即事 其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噼噼啪啪 包含松的成语 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浯溪石 穿一条裤子 知通 刀字旁的字 包含绾的词语有哪些 乐极悲生 耂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怨府祸梯 捧头鼠窜 碰撞 包含唳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险境 呼牛也可,呼马也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