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3:06
双井白龙
作者:苏轼
岩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
泉嫩石为厌,石老生罅隙。
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
先生酌泉笑,泉秀神龙蛰。
举手玉箸插,忽去银钉掷。
大身何时布,大翮翔霹雳。
谁言鹏背大,更觉宇宙窄。
这首诗描绘了双井白龙泉的美景。泉水尚未入井,隐隐约约冒出沙石。泉水清澈,石头却因水流而显得古老,形成了缝隙。在这小小的波纹中,竟然露出了如同海脊般的壮观景象。诗人和朋友在此饮水而欢笑,泉水清秀,仿佛神龙潜伏其中。他用玉箸插入泉水,突然又将银钉掷出,似乎在寻找那神秘的生物。如此宏伟的身躯何时才能展现出来?大翅膀何时才能在雷霆中飞翔?谁说鹏鸟的背影大,反而让我觉得宇宙更加狭窄了。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擅诗词,风格豪放,兼具豪情与细腻。苏轼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关注自然与社会,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苏轼流亡期间,诗人在山水间游历,感受大自然的纯净与神奇,抒发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双井白龙泉的景色令他生发出对于宇宙与存在的哲学思考。
《双井白龙》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哲理思考的诗作。整首诗以清新的山泉为起点,逐层深入,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人类的渺小。开篇的“岩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写出了泉水的清澈与神秘,给人一种隐约可见的感觉,仿佛这泉水蕴藏着无尽的故事和秘密。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泉水的“嫩”和石头的“老”,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尤其是“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通过小波纹的描写,联想到海的宽广,暗示了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几句,诗人以“鹏”作为象征,展现了对自由与壮志的向往,强调了宇宙的辽阔与自身的局限,形成了一种哲学上的反思与对比。整首诗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融入了哲理的深思,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岩泉未入井”所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诗中提到的“鹏”象征着什么?
诗中“异哉寸波中,露此横海脊”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