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偶书》

时间: 2025-05-22 20:04:18

诗句

水国雁已到,山篱菊未开。

判吹头上帽,莫放手不杯。

幕雨滕王阁,西风项羽台。

人生几台屐,余恨付苍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20:04:18

原文展示:

九日偶书

水国雁已到,山篱菊未开。
判吹头上帽,莫放手不杯。
幕雨滕王阁,西风项羽台。
人生几台屐,余恨付苍苔。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水乡的雁已经飞来了,山边的菊花还没有开放。
一阵风吹动了我头上的帽子,别让酒杯空着。
窗外细雨飘洒在滕王阁,西风吹拂着项羽的台地。
人生中有多少次的台屐(鞋子),留下的遗憾只能埋葬在苍苔之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水国: 指水乡,通常指江南地区。
  • 判吹: 指风的吹动。
  • 头上帽: 指诗人所戴的帽子。
  • 莫放手不杯: 意思是不要让酒杯空着。
  • 幕雨: 窗帘外的细雨。
  • 滕王阁: 著名的古楼,位于南昌,历史悠久。
  • 西风: 秋天的风,带有萧瑟的意味。
  • 项羽台: 指项羽的故地,表现历史的沧桑。
  • 台屐: 台屐是一种鞋子,这里意指人生的经历和走过的路。
  • 苍苔: 指长满青苔的地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遗憾。

典故解析:

  • 滕王阁: 此楼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
  • 项羽: 西楚霸王,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其故地常被用来表达英雄的孤独和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隽永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九日偶书》是黄庚在重阳节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以“水国雁已到,山篱菊未开”引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水乡的雁已经飞回,而山边的菊花尚未开放,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接着的“判吹头上帽,莫放手不杯”则展现了诗人对当下欢聚时光的珍惜,提醒自己在这个节日不要忘记饮酒作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幕雨滕王阁,西风项羽台”中,幕雨与西风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滕王阁和项羽台则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带有一种怀旧和惆怅的情感。最后一句“人生几台屐,余恨付苍苔”则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人生如履,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痕迹,而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和遗憾则化为苍苔,默默埋藏。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而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兼具了抒情与哲理的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国雁已到: 诗人观察到水乡的雁已经归来,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山篱菊未开: 对比之下,山边的菊花尚未开放,显示出时间的差异和期盼。
  • 判吹头上帽: 风吹动诗人的帽子,仿佛在提醒他珍惜眼前。
  • 莫放手不杯: 醉酒作乐,生活的乐趣不应被忽略。
  • 幕雨滕王阁: 雨帘飘洒在滕王阁,描绘出一种苍凉的美。
  • 西风项羽台: 历史的孤寂与英雄的落寞交织,感叹历史的变迁。
  • 人生几台屐: 反思人生的旅途,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珍惜。
  • 余恨付苍苔: 遗憾最终只能埋藏在岁月之中,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 “水国”与“山篱”、“判吹”与“莫放”形成对仗。
  • 比喻: “人生几台屐”比喻人生的经历。
  • 拟人: 风吹动帽子,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乐趣的珍惜,传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归来与思乡。
  • 菊花: 代表秋天与诗人的期盼。
  • 帽子: 象征个体的存在感和生活的琐碎。
  • 滕王阁: 文化的象征,承载历史的沧桑。
  • 苍苔: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遗憾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偶书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庚
    C. 杜甫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3. “人生几台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遗憾
    C. 对现在的珍惜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秋夕》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九日偶书》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着眼于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孤独,而《九日偶书》则在感伤中更强调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药堂秋暮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九日登玉山 送虞说擢第南归觐省 送元评事归山居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 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题苏公林亭 行路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承颜顺旨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磨拳擦掌 八字旁的字 出入相友 香字篆书怎么写?香字篆书书写技巧与步骤详解 重倒 岛字拼音怎么写_岛字的拼音及繁体字解析 门字框的字 逐末舍本 甘醴 铭感五内 右耳刀的字有哪些?右耳刀旁汉字大全及书写规则详解 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聘物 草书的笔顺怎么写?草书字体的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草书学习 刀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危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