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一作陈伯材诗)》

时间: 2025-05-02 23:01:58

诗句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01:58

原文展示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街道的另一边停下了马车,并不是因为我来得晚。只是说话的人说得还不够深入,实际上还没有到渡河的时候。

注释

  • 隔巷:指相隔一条小巷,形容距离。
  • 遥停:远远停下,停驻的状态。
  • :马车的意思。
  • 非复:不是再。
  • 来迟:到得晚。
  • 只言:只是说。
  • 更尚浅:还不够深入。
  • 渡河时:指渡过河流的时刻,象征着事情的关键时刻。

典故解析

“渡河时”可以看作是一个比喻,象征着重要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在古代诗词中,河流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旅程与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在当时流传较广,作品风格多样,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节前后,正值恋人相会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等待和交流的细节,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情感氛围。诗中“隔巷遥停”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隔离与期待的情感状态。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佳人的容颜或相会的甜蜜,而是通过“非复为来迟”的叙述,传达了一种对情感的思考。这种思考并不是出于时间的延误,而是由于言语的浅薄,反映了人们在情感表达上的局限。此外,“未是渡河时”点出了一种期待和希望,暗示着真正的相会时刻尚未到来,给人留下一种悬念和期待感。整首诗在简约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隔巷遥停幰:描绘了马车在街道另一侧的停驻,营造出一种距离感。
  2. 非复为来迟:强调诗人并不是因为迟到而停下,而是另有原因。
  3. 只言更尚浅:指与人交谈的内容尚浅,未能深入探讨情感。
  4. 未是渡河时:暗示当前并不是情感升华的时刻,期待更深层次的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渡河时”比喻人生中的关键时刻。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交流的期待与思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复杂性,以及对深层次情感交流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隔巷:象征着距离和阻隔。
  • 停幰:代表着静止与思考的状态。
  • 渡河:象征着人生的转折点和重大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隔巷遥停幰”中的“幰”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马车
    • C) 一条河
    • D) 一座桥
  2. “未是渡河时”中的“渡河”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重要时刻
    • C) 争吵
    • D) 学习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悲伤
    • B) 兴奋
    • C) 期待
    • D) 怀念

答案

  1. B) 马车
  2. B) 重要时刻
  3. C)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夜晚情感与思念的诗。
  • 《鹊桥仙》:同样以七夕为主题,表达爱情的美好。

诗词对比

  • 《七夕》(李商隐):更直接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通过对比,展现了孤独与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独特地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闻虞沔州有替,将归上都,登汉东城寄赠 见故人李均所借古镜恨其未获归府斯人已亡怆然有作 题灵祐和尚故居 舟中送李十八(一作送僧) 赠微上人 罪所留系,每夜闻长洲军笛声 时平后春日思归 送卢侍御赴河北 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崖的成语 包含聒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科举年 蹙蹐 目语额瞬 心里有鬼 欣羡 担当不起 爻字旁的字 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兴灭继绝 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张三中 高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举措失当 显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