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僧往》

时间: 2025-05-07 11:34:54

诗句

闻道溪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

事须觅取堪居处,若个溪头药最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34:54

原文展示:

送僧往
张籍

闻道溪阴山水好,
师行一一遍经过。
事须觅取堪居处,
若个溪头药最多。

白话文翻译:

听说溪边山水风景很好,
师父走过这里时已经一一游览过。
事情需要寻找适合居住的地方,
哪里溪头的药材最多。

注释:

  • 闻道:听说,了解到。
  • 溪阴:溪水旁的阴凉处。
  • 师行:指和尚的行踪。
  • 一一:逐一,表示仔细的意思。
  • 事须:事情需要。
  • 堪居处:适合居住的地方。
  • 若个:哪个,指代具体的地点。
  • 药最多:药材最丰富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和居住地选择的重视,尤其是在追求隐逸生活的背景下,山水的优劣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号宗元,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官职,后隐居生活。其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

《送僧往》是张籍为送别一位和尚而作,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提到的药材,可能隐喻人为寻求安宁与生计的智慧。

诗歌鉴赏:

《送僧往》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的美好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闻道溪阴山水好”通过“闻道”引入,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师行一一遍经过”,既是对和尚行踪的叙述,也暗示了对这条路的熟悉与情感的寄托。

“事须觅取堪居处”,这句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显现出一种对理想栖息地的渴望。而最后一句“若个溪头药最多”,则提到药材,真切地体现了隐士生活的自给自足,暗示着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与依赖。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叙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道溪阴山水好:告知溪水旁的山水风景极佳,暗示了自然的美好。
  2. 师行一一遍经过:和尚逐一走过,对路径的熟悉感引发了对自然的亲切感。
  3. 事须觅取堪居处:生活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住所,暗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4. 若个溪头药最多:强调溪头的药材丰富,隐喻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阴”与“山水”,构成美丽的意象对比。
  • 隐喻:药材象征着生活的资源与隐士的生存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溪阴:象征着宁静、隐秘的生活环境。
  • 山水:自然的美,是心灵的寄托与理想。
  • :象征着生活的自给自足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溪阴”指的是: A. 太阳底下的溪水
    B. 溪水旁的阴凉处
    C. 干燥的山坡

  2. 诗中“事须觅取堪居处”的意思是: A. 寻找适合的住所
    B. 选择远行的路线
    C. 追求富裕生活

  3. 诗中提到“药最多”,指的是: A. 药材丰富的地方
    B. 药店的数量
    C. 医生的数量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朱熹的《春日》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籍的《送僧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山居秋暝》更强调孤独与静谧,而《送僧往》则更侧重于生存智慧与隐逸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山水田园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将有岭南之行琴坞诸君饮钱于理安寺松巅阁赋诗留别 拟孟东野闻砧 其二 拟孟东野闻砧 其一 琴坞旧庐钱别频伽兼山 偕友冒雪登江亭归至春云书屋小集 其二 偕友冒雪登江亭归至春云书屋小集 其一 题灵芬馆图 冬夜寓怀寄王翰林(一作翰林王补阙) 金山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发苍颜 闭房 红娘子 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燕子衔食 运策帷幄 普化 碍上碍下 干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包含惩的成语 戴月 舟字旁的字 包含豁的词语有哪些 以火救火 博而不精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