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7:1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7:16:16
此身有限,利名无尽苦贪求。
人间事事何楼。
大抵百年光景,赢得一荒丘。
似花梢晨露,水面浮沤。
省时便休。
须勘破此形囚。
千古迷绳割断,跳出洪流。
逍遥坦荡,炼一粒神丹物外游。
功行满平步瀛洲。
这身体是有限的,追求名利却是无尽的苦楚。
人世间的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致一百年的光景,最终只换得一片荒丘。
就像花梢上的晨露,水面上的浮沤。
既然省下时间就应该歇息。
必须要看破这形体的囚禁。
千古以来的迷惘和束缚都要割断,跳出那洪流。
逍遥自在,炼就一颗神丹,超越物质的束缚,游荡于外。
当功德圆满时,便可平步青云,踏上瀛洲。
姬翼,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名利及精神追求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许多人在名利的追逐中迷失自我。诗人在此背景下,探讨人生的意义,提倡放下对物质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与逍遥。
《婆罗门引·此身有限》是一首深刻反思人生意义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有限生命和无尽名利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世俗利益时的无奈与痛苦。首句“此身有限,利名无尽苦贪求”直接点出人类存在的局限性,反映出一种对名利追逐的批判。接下来的“人间事事何楼”则提出了质疑,生命究竟追求什么,真实的价值又在哪里。
诗人用“似花梢晨露,水面浮沤”来比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强调了时间的宝贵。诗中提到“省时便休”,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告诫人们应当珍惜当下,避免无谓的追逐。
后半部分则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追求,强调“须勘破此形囚”,即要看破身体和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最后以“功行满平步瀛洲”结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象征着一种超脱和逍遥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深沉,给人以启示,让人反思生活的真实意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名利的反思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人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强调要看破世俗的束缚,寻找真正的自我和精神的逍遥。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生命的脆弱?
诗人提倡怎样的生活态度?
“须勘破此形囚”中的“形囚”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