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婆罗门引》

时间: 2025-04-28 03:13:37

诗句

一毫不立,万缘俱遣露真诠。

冲虚蹑景泠然。

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

是韩獹逐块,阳焰为泉。

亘初本源。

只这是、更无玄。

默究端端的的,体用完全。

分分朗朗,放一段光明不记年。

还会得、心月团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3:37

原文展示

一毫不立,万缘俱遣露真诠。
冲虚蹑景泠然。
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
是韩獹逐块,阳焰为泉。
亘初本源。
只这是更无玄。
默究端端的的,体用完全。
分分朗朗,放一段光明不记年。
还会得心月团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真理的追寻和对世俗事物的超脱。开头一句说,不必执着于一点微小的事物,放下万千纷扰,才能显露出真实的道理。接着,作者描绘了一种清凉的境界,提醒人们不要在外界寻找,而应在内心中寻找那片宁静的“洞天”。文中提到的“韩獹”是指一种猎犬,象征追求真理的决心,而“阳焰为泉”则描绘了光明与清澈的意象。最后,诗歌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暗示了心灵的团圆与和谐。

注释

  • 一毫不立:不执着于任何微小的事物。
  • 万缘俱遣:放下所有的牵挂和缘分。
  • 冲虚蹑景:在虚空中轻轻地踏着景象,表示心灵的超然。
  • 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不要在外界寻找,应该在内心寻找真正的宁静。
  • 韩獹逐块:比喻追求真理的决心,韩獹为追猎犬,象征着执着和专注。
  • 阳焰为泉:光明清澈,象征真理的清晰。
  • 默究端端的的:默默地追寻事物的本质。
  • 放一段光明不记年:光明的存在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 心月团圆:心灵的圆满和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姬翼,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道教哲学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常探讨人生的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创作背景与元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交错并存,姬翼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婆罗门引》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道理的探讨,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便提出一种看似反直觉的观点:“一毫不立,万缘俱遣露真诠”,强调了放下执念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冲虚蹑景泠然”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境界,仿佛身处于一个超然的空间中,心灵在此得以解放。

诗的中段提到“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这句话提醒人们不必在外物中寻找真理,而应向内心深处探索,寻找那份宁静与和谐。诗中提到的“韩獹逐块”,则象征着追求真理的决心,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最后,诗歌以“心月团圆”收尾,暗示了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追寻,最终达到心灵的圆满与和谐。

整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鼓励读者放下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毫不立,万缘俱遣露真诠:强调不应执着于微小的事物,放下万千牵挂,才能显现真理。
  • 冲虚蹑景泠然:在虚空中轻盈地行走,感受到清凉的境界。
  • 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提醒人们应在内心寻找宁静,而不是在外界。
  • 是韩獹逐块,阳焰为泉:比喻追求真理的执着,光明清澈如泉水。
  • 亘初本源:回归事物的本质和源头。
  • 只这是更无玄:强调这是唯一的真理,超越了复杂的玄奥。
  • 默究端端的的,体用完全:默默探究事物的本质,达到完全的理解。
  • 分分朗朗,放一段光明不记年:光明存在,超越时间的限制。
  • 还会得心月团圆:最终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圆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韩獹逐块”比喻追求真理的执着。
  • 对仗:句式工整,如“分分朗朗,放一段光明不记年”。
  • 象征:以“心月团圆”象征内心的和谐与圆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通过放下外界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圆满。诗人提倡内省与自我修炼,强调真理的追寻应在内心深处展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诠:象征真实的道理。
  • 冲虚:象征超然的境界。
  • 洞中天: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阳焰:象征光明与真理。
  • 心月团圆:象征内心的圆满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毫不立”中,“一毫”指的是什么?

    • A. 微小的事物
    • B. 重要的事情
    • C. 复杂的问题
    • D. 明亮的星星
  2. 诗中提到的“心月团圆”象征什么?

    • A. 内心的和谐
    • B. 追求名利
    • C. 外在的繁华
    • D. 复杂的情感
  3. “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强调了什么?

    • A. 在外界寻找
    • B. 忘却内心
    • C. 内心的探寻
    • D. 追求权力

答案

  1. A. 微小的事物
  2. A. 内心的和谐
  3. C. 内心的探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但更加侧重于离愁别绪。
  • 《登高》:以更为悲壮的情感描绘人生的无奈。
  • 《春江花月夜》: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查询

曲江重阳 道傍小憩观物化 行阙养种园千叶杏花二首 饭罢登山 得寿仁、寿俊二子书,皆以病不及就试,且报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过招贤渡档四首 蹈青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一 小憩土坊镇新店,进退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清忠 小人儒 手字旁的字 跖犬噬尧 龠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包含夕的词语有哪些 身无长处 鹿字旁的字 爽结尾的成语 艸字旁的字 气壮理直 血脉 手指脚划 迎新送旧 棘环 告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