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3:37
一毫不立,万缘俱遣露真诠。
冲虚蹑景泠然。
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
是韩獹逐块,阳焰为泉。
亘初本源。
只这是更无玄。
默究端端的的,体用完全。
分分朗朗,放一段光明不记年。
还会得心月团圆。
这首诗表达了对真理的追寻和对世俗事物的超脱。开头一句说,不必执着于一点微小的事物,放下万千纷扰,才能显露出真实的道理。接着,作者描绘了一种清凉的境界,提醒人们不要在外界寻找,而应在内心中寻找那片宁静的“洞天”。文中提到的“韩獹”是指一种猎犬,象征追求真理的决心,而“阳焰为泉”则描绘了光明与清澈的意象。最后,诗歌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暗示了心灵的团圆与和谐。
姬翼,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道教哲学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常探讨人生的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婆罗门引》创作背景与元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交错并存,姬翼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哲学思考。
《婆罗门引》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道理的探讨,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便提出一种看似反直觉的观点:“一毫不立,万缘俱遣露真诠”,强调了放下执念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冲虚蹑景泠然”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境界,仿佛身处于一个超然的空间中,心灵在此得以解放。
诗的中段提到“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这句话提醒人们不必在外物中寻找真理,而应向内心深处探索,寻找那份宁静与和谐。诗中提到的“韩獹逐块”,则象征着追求真理的决心,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最后,诗歌以“心月团圆”收尾,暗示了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追寻,最终达到心灵的圆满与和谐。
整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鼓励读者放下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通过放下外界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圆满。诗人提倡内省与自我修炼,强调真理的追寻应在内心深处展开。
“一毫不立”中,“一毫”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心月团圆”象征什么?
“莫向他方物外,别觅洞中天”强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