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舟次南华寺》

时间: 2025-04-27 12:12:24

诗句

衣钵相传旧,菩提漫尔裁。

好山僧独占,冒暑我初来。

野鸟迎人语,溪塘傍竹开。

登临问因果,老衲笑相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2:24

原文展示:

衣钵相传旧,菩提漫尔裁。
好山僧独占,冒暑我初来。
野鸟迎人语,溪塘傍竹开。
登临问因果,老衲笑相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传承着佛教的衣钵和智慧。菩提树下的生活悠然自得。僧人独自享受着这美好的山水,尽管炎热的夏天我刚刚到来。野鸟在迎接我,仿佛在与我交谈,溪边的水塘旁竹子摇曳生姿。我登高问道因果法则,老和尚笑着陪我谈天。

注释:

  • 衣钵:佛教僧侣所穿的袈裟,象征着佛教的传承。
  • 菩提:菩提树,象征着觉悟与智慧。
  • :指寺庙中的和尚。
  • 冒暑:在炎热的夏季中,指作者在高温下到达南华寺。
  • 因果:指因果法则,佛教中讲述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 老衲:老和尚,指年长的僧人。

典故解析:

“衣钵相传旧”中的“衣钵”指传承的佛教法门,而“菩提”则是佛教信仰中重要的象征,指智慧与觉悟。诗中提到的“因果”是佛教的重要教义,强调一切行为都有其相应的结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乔木,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华寺游览之际,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在大自然中感悟人生的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华寺的宁静与美丽。开篇以“衣钵相传旧”引入,昭示着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盛夏时节来到寺庙的情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僧侣的敬仰。特别是“野鸟迎人语,溪塘傍竹开”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诗人在登高的过程中与老和尚探讨因果,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也展现了诗人与老衲之间的亲和与智慧的交流。这首诗不仅有对自然的热爱,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李乔木深邃的思想和优雅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衣钵相传旧”:传承的佛教文化悠久。
  2. “菩提漫尔裁”:菩提树下的悠闲生活。
  3. “好山僧独占”:美丽的山景被僧人独享。
  4. “冒暑我初来”:我在炎热的夏季初次到达这里。
  5. “野鸟迎人语”:野鸟似乎在与我交流。
  6. “溪塘傍竹开”:溪边的水塘旁竹子在摇曳。
  7. “登临问因果”:我在高处询问因果法则。
  8. “老衲笑相陪”:老和尚笑着陪伴我。

修辞手法

  • 拟人:“野鸟迎人语”,将鸟类赋予人类的行为,使场景更加生动。
  • 对仗:如“衣钵相传旧,菩提漫尔裁”,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南华寺的自然美与佛教文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钵:象征着佛教的传承和智慧。
  • 菩提:象征着觉悟与内心的平静。
  • 野鸟: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溪塘:象征着宁静与和谐的环境。
  • 老衲:象征智慧与人生经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衣钵”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袈裟
    • C. 山水
  2. 诗中提到的“因果”是什么?

    • A. 生活的规律
    • B. 佛教教义
    • C. 自然现象
  3. 诗中描述的环境给人什么感觉?

    • A. 喧嚣
    • B. 宁静
    • C. 复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乔木的《舟次南华寺》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李白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李乔木则更强调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乔木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 南歌子(四之四) 南歌子(四之一) 南歌子(呈府判删定黄子升) 南歌子·忍泪潜窥镜 南歌子 其二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对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腹心股肱 邻畺 虫字旁的字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树神 刀头舔蜜 骨肉相残 包含姝的词语有哪些 巧结尾的成语 三框儿的字 一元复始 父字头的字 巾字旁的字 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班班可考 河结尾的成语 违阔 琐故 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