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紫阳庵》

时间: 2025-05-08 13:03:33

诗句

山风吹雨散,杖策一幽寻。

返照穿重壑,飞花过别林。

云开松屋古,竹暗石门深。

不见骖鸾客,空庭下野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3:03:33

原文展示:

山风吹雨散,杖策一幽寻。
返照穿重壑,飞花过别林。
云开松屋古,竹暗石门深。
不见骖鸾客,空庭下野禽。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风吹散了细雨,我手持拐杖在幽静的山林中探寻。
夕阳的余晖穿透了深邃的山谷,飞舞的花瓣飘过了那片陌生的林子。
云层散开,古老的松树映入眼帘,竹林幽暗,石门深邃。
不见乘坐骖鸾的客人,空荡荡的庭院里只有野禽在嬉戏。

注释:

字词注释:

  • 杖策:拐杖,借以行走。
  • 返照:夕阳的余晖,指日落时的光线。
  • 重壑:深邃的山谷。
  • 飞花:飘落的花瓣。
  • 骖鸾:传说中一种高贵的鸟,常用于形容高贵的客人。

典故解析:

  • 骖鸾:常见于古诗中,多用来象征高贵的客人或名士,通常与美好的归来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履中,清代诗人,生平多游历山水,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幽静环境,风格清丽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紫阳庵》是陶履中在游历某幽静山林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山水间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作背景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紫阳庵》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色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首句“山风吹雨散”便将读者带入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风吹散了细雨,似乎也吹散了尘世的喧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杖策一幽寻”更是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山林中的悠然自得,手持拐杖的身影,勾勒出一位闲适游人的形象。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用“返照穿重壑”描绘了夕阳的余晖穿透山谷的景象,仿佛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接下来的“飞花过别林”,则用飞舞的花瓣表现出春日的生机,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最后两句“云开松屋古,竹暗石门深”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时空的交错与历史的沉淀。而“不见骖鸾客,空庭下野禽”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虽然没有高贵的客人相伴,但在空荡的庭院里却有野禽的嬉戏,这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陶履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他对喧嚣城市生活的反思与对宁静田园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风吹雨散:描绘山中微风轻拂,细雨渐散,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2. 杖策一幽寻:诗人手持拐杖,在幽静的山林中漫游,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3. 返照穿重壑:夕阳的余晖透过深邃的山谷,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时光的流逝。
  4. 飞花过别林:花瓣随风飘落,经过陌生的林子,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5. 云开松屋古:云层散开,古老的松树显现,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6. 竹暗石门深:竹林阴暗,石门深邃,形成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环境。
  7. 不见骖鸾客:没有高贵的客人来访,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8. 空庭下野禽:空荡的庭院中,只有野禽在嬉戏,展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花”比喻美好的事物与瞬间,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流动。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例如“飞花过别林”,让自然充满生机。
  • 对仗:如“竹暗石门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清新。
  • 细雨:象征细腻的情感与生命的滋润。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 飞花:象征青春与美好的瞬间。
  • 松树、竹林、石门:象征古老与宁静,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在山林中游玩的场景? A. 山风吹雨散
    B. 杖策一幽寻
    C. 飞花过别林
    D. 不见骖鸾客

  2. “云开松屋古”中,松屋象征着: A. 高贵
    B. 古老与宁静
    C. 繁华
    D. 生机

  3. 诗中没有出现的意象是: A. 野禽
    B. 夕阳
    C. 江河
    D. 竹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陶履中的《紫阳庵》与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陶履中的诗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通过问答的方式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陶履中研究》
  2. 《古诗词赏析》
  3.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调笑令 其四 无双 碧芙蓉(九日) 临江仙(看花) 浣溪沙·锦帐重重卷暮霞 田居四首 赠女冠畅师 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 秋兴九首 其三 拟韦应物 满江红(姝丽) 反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手一册 请君入瓮 谷字旁的字 泰山磐石 五月繁体字怎么写?五月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肚里蛔虫 秉烛待旦 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土五行常用字汇总_土五行汉字详解 身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身字旁的字 客亭 弄性尚气 穴字头汉字大全_带穴字头的汉字详解 禾字旁的字 包含瓢的成语 包含骸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舟水之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