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9:15
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二
作者: 蓝仁 〔元代〕
窜死遐荒万里馀,
藤缠草束土侵肤。
黄金竟为谗言铄,
白骨翻成待价沽。
形影自随嗟独老,
肝肠分裂念诸孤。
天高视听无消息,
强欲招魂托楚巫。
我被流放至荒凉的边地,死后尸骨也只能埋在万里之外;
藤蔓缠绕,杂草丛生,泥土侵蚀着我的身体。
曾经的黄金如今竟被谗言所毁,
白骨却成了等待买卖的商品。
我孤身一人,形影相随,感叹自己独自老去;
肝肠寸断,时常想着那些孤儿。
天高地远,耳边无任何消息,
我强烈希望能招魂,寄托于楚地的巫师。
“托楚巫”中的“楚巫”指的是古代楚国的巫师,代表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无奈。
作者介绍:蓝仁,元代诗人,以其忧国忧民、感情深沉的诗作而著称。他的诗风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尤其在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方面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下,诗人因政治原因被流放,感受到人世的悲凉和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写下此作,抒发心中痛苦与孤独。
《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二》是一首充满悲痛与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流亡的艰难和对故土的思念,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动荡紧密相连。诗人用“窜死遐荒”开篇,立刻引入了流亡者的孤独与无助,接着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环境的恶劣:藤蔓交织、草木丛生,象征着被遗忘的生命,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愤懑。
在“黄金竟为谗言铄,白骨翻成待价沽”两句中,诗人用极具冲击力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利益与谗言的残酷,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无情。白骨成为商品,进一步突显了人们对待生命的漠视,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悲剧画面。
最后,诗人以“天高视听无消息”结束,表达了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的茫然。这种情感的无奈让人深思,既是个人的孤独,也是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蓝仁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人性的反思。诗人通过个人遭遇表达了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传达出深沉的孤独与绝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二》是谁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黄金竟为谗言铄”表达了什么意图?
诗人所寄托的希望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二》同样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但蓝仁的作品更加强调流亡者的孤独和对社会现状的无奈。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家国的忧虑与对兄弟的牵挂,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哭儿骨殖还故山 其二》的情感与思想,感受到蓝仁作品中的历史深度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