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

时间: 2025-04-27 23:56:46

诗句

{左足右戚}{左足右戚}鸣山筇一枝,逢春聊复咏歌之。

故园风光本具足,浪蕊浮花莫作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6:46

原文展示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
刘子翚 〔宋代〕

左足右戚左足右戚鸣山筇一枝,
逢春聊复咏歌之。
故园风光本具足,
浪蕊浮花莫作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手持山筇,感受到春的气息,便开始吟咏。故乡的美丽风光本自具备,然而在春花浪蕊之中,不要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


注释

字词注释:

  1. 左足右戚:古代指行走时左右脚交替的动作,象征自然的和谐与流畅。
  2. 鸣山筇:指用来拄杖的山筇,象征诗人的幽居生活。
  3. 故园:指诗人出生或生活的地方,代表着亲切的乡愁。
  4. 浪蕊浮花:形容春天花开时的绚丽景象,可能会让人迷失方向。

典故解析:

无明显的古典典故,但提到的“故园”可联系到古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涉及田园、春夏等主题,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反映了他在幽居时对春天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自我警醒。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心灵的宁静。开头的“左足右戚”似乎是对春天的欢迎,展现出一种生动的春意。诗人一手持筇,一手吟咏,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着,他回忆起故乡的美丽,强调故园风光的真实与自然之美。同时,诗人在最后警示自己,不要被浮华的春花浪蕊迷惑,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左足右戚左足右戚鸣山筇一枝:诗人以左脚右脚交替行走,象征自然的调和,同时手中持有山筇,表明他在自然中行走的状态。
  2. 逢春聊复咏歌之:在春天的气息中,诗人不禁吟咏,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3. 故园风光本具足:诗人提醒自己,故乡的风光是自有的,无需再去追求。
  4. 浪蕊浮花莫作迷:在春天的花海中,不要被虚华的景象所迷惑,提倡一种回归本真、珍惜真实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浪蕊浮花”形容春天的花朵,传递出春意盎然的感觉。
  • 对仗:如“左足右戚”,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体现出和谐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物质浮华的警惕,倡导一种简单、真实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复苏、新的希望。
  2. 山筇:代表自然生活的简单与闲适。
  3. 故园:寄托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4. :象征美好的事物,但也暗示虚幻与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左足右戚”指的是什么?
    A. 行走的方式
    B. 诗人的心情
    C. 自然的声音

  2. 诗中提到的“故园”是什么象征?
    A. 人生的目标
    B. 乡愁与归属感
    C. 自然的美丽

  3.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迷恋与沉迷
    B. 清醒与警惕
    C. 不屑与否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晓》 - 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2. 《春夜喜雨》 - 杜甫:通过春雨描绘自然的生机,展现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刘子翚 vs. 孟浩然: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刘子翚更强调内心的清醒与自然的和谐,而孟浩然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感受,体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寒食临川道中 醉赋 寺楼月夜醉中戏作 幽居书事二首 其一 游近村 丙寅元日 思蜀 湖山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 示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显开头的成语 忍尤攘诟 钜人长德 三框儿的字 亅字旁的字 犁庭扫穴 富贵不淫 頁字旁的字 包含捺的词语有哪些 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宏拔 亡国怨祝 弓字旁的字 靡草 上智下愚 怙过不悛 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恝视 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