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5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53:58
几许椎埋尽把耡,而今户户偃犀渠。
太平无象从何见,一夜春风长碧蔬。
这片土地上曾经埋下了多少耕耘的辛劳,如今每家每户都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太平的景象从何而来呢?只是在一个春风拂面的夜晚,万物复苏,绿意盎然。
刘子翚(生卒年不详),字子翚,号静山,宋代诗人,尤以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反映农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安宁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农耕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村居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宁与繁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感慨与珍惜。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及对太平生活的向往。首句“几许椎埋尽把耡”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的场景,显示出一片繁忙的劳动景象,暗示着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希望。接下来的“而今户户偃犀渠”则转向描绘丰收后的景象,家家户户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表现出一种安宁的社会氛围。
而“太平无象从何见”则带有一丝思索,诗人开始反思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暗示着治乱兴衰的历史轮回。最后一句“一夜春风长碧蔬”则以春风的意象结束全诗,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希望无限的情感,仿佛在说,只要团结一心,便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画面。
“几许椎埋尽把耡”: 诗人用“椎”和“耡”两个农具,隐喻农民的辛勤耕作,显示出其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而今户户偃犀渠”: 描绘了丰收后的场景,暗示着水利设施的完善,使得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
“太平无象从何见”: 诗人反思太平的来之不易,表现出对社会安宁的渴望。
“一夜春风长碧蔬”: 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希望和复苏,结束全诗时给予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生机的赞歌,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中的“椎”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一种鸟
C. 诗歌
“一夜春风长碧蔬”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生机与希望
C. 暴风雨
诗中提到的“太平无象”是什么意思?
A. 没有战争
B. 没有和平的景象
C. 有很多财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