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5:17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敧枕婆娑两鬓霜。
起听檐溜碎喧江。
那边云筋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
可堪醉墨几淋浪。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送别友人元济返回豫章时的情景。
我倚着枕头,感受到两鬓已生霜白。
我起身去听屋檐滴水的声音,像是江水喧闹碎响。
那边的云彩如丝般缠绕着,娇媚而凋零,这里车轮滚动,令人伤感而别离。
在诗酒的聚会中,仿佛在水云之间的乡村生活。
醉酒后,怎能不让墨水洒落在纸上,感受到几多浪漫的情绪?
这幅画恰似归家的梦,千里河山在眼前只如寸许长。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风格豪放,常以爱国情怀为主题,作品多流传后世。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辛弃疾晚年,表达了对友人元济的送别之情,反映了他对人生、友情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是一首抒情词,展现了辛弃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词的开头以“敧枕婆娑两鬓霜”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岁月无情的氛围。紧接着的“起听檐溜碎喧江”,则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一刻,感受到离别的苦涩。
词中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那边云筋销啼粉”的美丽与“这里车轮转别肠”的伤感,体现了离别时的矛盾情感。前者如梦似幻,后者却是现实的残酷。接下来的“诗酒社,水云乡”则展现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追求。
最后,辛弃疾以“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结束,既是对归乡的期盼,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离愁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词反映了辛弃疾对友人的挚情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敧枕婆娑”中的“婆娑”指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A. 静止
B. 摇曳
C. 呐喊
D. 纷飞
诗中“那边云筋销啼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D. 幸福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千里河山寸许长”,这说明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友人的祝福
D.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