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李德舆归穿石洞山居》

时间: 2025-04-27 18:23:51

诗句

乌巾年少归何处,一片彩霞仙洞中。

惆怅别时花似雪,行人不肯醉春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3:51

原文展示:

送李德舆归穿石洞山居
(作者: 陈羽)

乌巾年少归何处,一片彩霞仙洞中。
惆怅别时花似雪,行人不肯醉春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李德舆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李德舆年少时戴着乌巾,不知归向何方;他即将回归那片如仙境般的彩霞和洞穴。离别时感到惆怅,眼前的花儿如同白雪一般纷飞,而行人却不愿意在春风中沉醉。

注释:

  • 乌巾: 指一种黑色的头巾,古时青年男子常戴。
  • 彩霞: 指美丽的云彩,象征着美好的景色。
  • 惆怅: 胸中感到烦闷、忧伤。
  • 花似雪: 形容花瓣飞舞的情景,花瓣像雪花一样轻盈。
  • 醉春风: 指在春风中陶醉,享受春天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字仲则,生平不详,但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朋友李德舆之际。李德舆归隐于穿石洞山居,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别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李德舆归穿石洞山居》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的开头通过“乌巾年少”描绘出李德舆的青春形象,暗示他即将告别繁华,归隐于山林。接着“彩霞仙洞中”描绘出他归处的美好,使人向往。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李德舆的祝福,也流露出对他离去的惆怅之情。最后一句“行人不肯醉春风”则蕴含着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表现了诗人与李德舆之间的情谊,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乌巾年少归何处: 诗人首先提到李德舆年轻时的形象,表现出对他未来去向的关心。
  2. 一片彩霞仙洞中: 描述李德舆归隐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3. 惆怅别时花似雪: 形象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花瓣纷飞如雪,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4. 行人不肯醉春风: 反映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似雪”用花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乌巾年少”与“一片彩霞”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交织,传达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巾: 象征青春、活力。
  • 彩霞: 代表理想与美好。
  • 花似雪: 体现离别的忧伤与美好瞬间的流逝。
  • 春风: 象征着生机与温暖,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乌巾年少”中的“乌巾”指什么? a) 头巾
    b) 帽子
    c) 纱巾

  2. 诗中提到的“彩霞”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与美好
    c) 忧伤

  3. “花似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惆怅
    c) 无奈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送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两首诗都涉及到离别与自然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对远方的思考,而陈羽则更强调对眼前美好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和友人入山韵 赠吴少卿入山 送客之三衢 登慈云岭 会昙老 自述 临江仙 生茨诗 七言诗 杂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开心明目 丽藻春葩 咕咕哝哝 包含烧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绸的成语 微邪 白字旁的字 义捐 目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忧患余生 父字头的字 有劳有逸 铁心石肠 战必胜,攻必取 王字旁的字 邀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