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4:45
潇洒岩居畔,结茅惟一庵。
清风销暑气,寂寞少人贪。
幽有鸟声碎,禅无衲子参。
斋馀林下去,华雨落毵毵。
在清幽的岩石旁,我悠然自得地居住,只建造了一间茅草屋。
清风吹拂,驱散了夏日的炎热,寂静的环境中很少有人贪恋这里。
偶尔传来鸟儿轻巧的啼鸣,禅房里也没有僧人来参访。
吃过斋饭后,我走到林下,感受着华丽的雨水轻轻落下,像毯子一样铺开。
释净端,宋代高僧,以诗词闻名,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隐居生活。他的诗作常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隐居之时,表现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俗的逃避。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反映出当时文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的追求。
这首《自述》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淡淡的孤寂感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潇洒岩居畔,结茅惟一庵”便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选择在岩石旁搭建一间茅屋,体现了他对世俗的远离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清风销暑气,寂寞少人贪”,则通过清风的轻拂和少有人来访的环境,反映出一种清凉的气息和内心的宁静。诗中的“幽有鸟声碎”,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声音,也暗示着诗人心中对自由与灵动的追求。
最后两句“斋馀林下去,华雨落毵毵”则以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雨水如毯般轻柔落下,给予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世的超脱。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正是许多文人所追求的心灵归宿。
全诗表达了隐士的清静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人世喧嚣的淡漠与对孤独的接受。
诗中提到的居所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
A. 石头
B. 茅草
C. 木材
诗中“清风销暑气”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炎热
B. 清凉
C. 湿润
诗人对“寂寞少人贪”的态度是?
A. 喜欢
B. 讨厌
C. 无所谓
答案:1.B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