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59:59
会昙老
作者: 释净端 〔宋代〕
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
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这首诗描绘了渔家生活的安逸和快乐。渔民的生计很好,整天在溪流中划着小船。用竹子做钓竿,采摘荷叶做酒杯。他们只知道在溪边享受快乐,根本不懂得世间的忧愁。昨夜在岩石的阴影下,渔民的蓑衣忘了收回。
释净端,宋代高僧,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的诗多以清新自然、朴实生动著称,常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简单、无忧生活的赞美,也暗含对复杂世事的思考。诗作产生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可能借助渔民的安逸生活,表达自己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向往。
《会昙老》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渔民的生活。诗中描写的渔民,无拘无束,整日泛舟于自然之中,体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首句“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直接揭示了渔民生活的基本特征,渔家生计的安稳使得他们能够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不仅描绘出渔民的日常活动,还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们用竹子做钓竿,用荷叶做酒杯,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资源的丰富。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一句更是传递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赞美与羡慕。渔民的快乐是如此简单,完全沉浸在自然的乐趣中,未曾体会到世间的烦恼。这种对世俗愁苦的无知,反而让人感到一种纯真和美好。
最后两句“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细节与温情,表现了渔民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自我的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渔民的生活,诗人传达了对自然、自由、无忧生活的向往。
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
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无忧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渔民的幸福生活,传达了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中渔民用什么材料制作钓竿?
诗中渔民对世间的态度是?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中的“蓑衣”指的是什么?